
在高工鋰電年會中,格林美(002340)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世國發表“構建循環體系 譜寫綠色夢想”主題演講。
格林美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世國
徐世國表示,格林美從材料回收起家,再延伸布局新能源產業鏈。目前,格林美已建成十二大廢物循環產業基地。這些基地的建立形成貫通中國東西南北、輻射世界的循環產業大布局,夯實了格林美在中國資源循環領域的領軍地位,推動其循環產業進入大發展的高鐵時代。
在“原料回收-前軀體-電池材料”產業鏈建設上,自2005年以來,格林美經過12年的努力,共計回收15000噸鈷金屬、10000噸鎳金屬(硫酸鎳4萬噸、鎳粉1000噸)、4000噸錳金屬。
目前,格林美擁有無錫凱力克、荊門、興友三大基地,同時收購清美通達并實現全資化。“我們布局大市場,構建國際供應鏈。格林美以已成為三星SDI的戰略供應商,同時也是ECOPPO前軀體的唯一材料供應商。在2016年還收購蜀金屬,使鈷生產基地布局到南非,實現‘一帶一路’的產業布局。”徐世國介紹。
除了國內外橫向市場的擴張,格林美布局新能源供應鏈的縱向思路是:實現技術、市場及資本的強強聯合,共同建立新能源汽車供應價值鏈聯盟,打造“材料、電池、新能源整車制造、供應鏈金融及動力電池回收”全產業鏈閉路循環系統。
為打造這個綠色循環系統,格林美布局大回收,構建動力電池的大循環體系,建立動力電池包基地,打造新能源汽車供應鏈。
在動力電池的T級利用上,格林美已經在湖北荊門、武漢、仙桃、江西四大園區投資建設儲能電站,未來三年計劃建設一千個儲能電站。
在動力電池上,格林美已建立相關基地,三年內形成30萬輛的動力電池包制造與梯級利用能力;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格林美已與東風、三星、比亞迪進行合作,形成了新能源城鄉村通、物流通、循環再利用的綠色供給側閉環建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