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我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僅6.86%,重回個位數增速。本世紀以來,中國車市不是沒有個位數增長過。但很快就恢復雙位數的高速增長。但今后恐怕要長期個位數增長了。個位數增長對企業帶來的影響已經顯現。日系車、自主品牌多數未完成年度銷售目標;連往日盈利能力極強的豪華車經銷商,如寶馬、奔馳、奧迪的經銷商在今年年初紛紛要求車企返點補貼。
2015年元旦剛過,位于浙江省金華市的整車廠商中國青年集團有限公司子公司青年蓮花轎車即遭遇生存難題。工資拖欠、配件缺貨,老板失聯。
這只是個開始。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共銷售汽車2349.19萬輛,同比增長僅6.86%,重回個位數增速。
本世紀以來,中國車市不是沒有個位數增長過。但很快就恢復雙位數的高速增長。但今后恐怕要長期個位數增長了。國家信息中心預測2015年車市同比增長7%,彭博、中汽協也預計是這個數。此增長率只有2013年的一半。
而當一個行業進入低速增長期后,企業的增長只能來自對其他車企市場份額的吞并。車市進入叢林時代。
車市“新常態”
“我國汽車銷量達到3000萬輛就是‘很恐怖的事情’了,因此,未來增速必然下滑。”汽車行業評論員、車市專欄作家張志勇說。
1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了2014年汽車產銷數據。2014年,我國實現汽車銷量2349.19萬輛。按照7%的增速,2015年將超過2500萬輛。預計汽車銷量將在2020年達到峰值,至3000萬輛。
這意味著,2015年至2020年的汽車銷量復合增長率將驟降至3.7%。
個位數增長對企業帶來的影響已經顯現。青年蓮花的債務問題只是極端的案例。而日系車、自主品牌多數未完成年度銷售目標;連往日盈利能力極強的豪華車經銷商,如寶馬、奔馳、奧迪的經銷商在今年年初紛紛要求車企返點補貼。
張志勇稱,我國汽車產銷規模已經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而美國已經多年無法突破1700萬輛的瓶頸,我國汽車業也即將迎來天花板,車企競爭進入零和博弈階段。
“微增長”時代來臨,汽車企業面臨嚴峻經營壓力。據蓋世汽車網整理數據,2014年,我國主要25家汽車產商中,13家未能完成年度銷售目標,完成率為48%,低于去年的70%。其中,即便下調了年度銷售目標后,三大日系品牌仍未能完成年度銷售目標;而自主品牌更是墊底,除了長安汽車,基本未能完成年度銷售目標。日系車、自主品牌成為低增長時代最受傷的群體。
更為嚴峻的是,我國汽車產業存在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據瑞銀證券數據,截至2014年底,我國30家主要OEM廠商的合計銷量達到了1570萬輛,對應總產能為1940萬輛。據瑞銀證券預測,到2016年,這30家主要汽車產商總產能達到3170萬輛,超過3000萬輛的預測值。
不過,張志勇也表示,目前我國沒有權威發布部門發布汽車產業的產能數據,數據或不準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