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車產業系列新政即將出臺。
7月5日-7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陜西深入新能源汽車整車、電池、關鍵零部件和充電設施等企業調研,并主持召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座談會。
馬凱表示,新能源汽車面臨著充電設施短板突出、行業秩序有待規范、動力電池亟待突破、扶持政策需要完善等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工信部副部長馮飛在座談會上發言時透露,近期將推出多項新能源汽車新政。
具體包括,已組織制定了電動汽車遠程監控標準、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即將發布實施,已完成《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規則》(修訂稿),將推動出臺《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并將根據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督查報告的結果調整補貼政策。
“盡管今年國家組織開展了規模浩大的新能源汽車騙補調查,這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會產生一定影響,但由于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方向不會改變。”磐谷創投”清潔技術投資”總監張弛分析,因此新能源汽車還會繼續快速增長?!?br/>
補貼政策將出現三大調整
在座談會上,馬凱要求,規范行業發展秩序。優化調整行業準入,嚴肅查處不正當競爭,調整完善補貼政策,從嚴處理騙補行為,促進行業有序發展。
據馮飛透露,根據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專項督查等有關情況,國家將對補貼政策進行三方面調整和完善。
首先,研究建立與新能源汽車生產成本等因素掛鉤的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適當降低6-8米、8-10米等純電動客車車型補貼標準,并改進補貼撥付方法。
第二,工信部將研究提高進入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目錄的條件,對現有目錄進行動態調整,提髙補貼產品的先進性水平。
第三,推進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粍量和新能源汽車積分同步管理辦法的出臺,建立企業平均油耗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掛鉤制度,逐步建立市場化機制引導企業加快新能源汽車生產推廣。
對此,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研究咨詢部副主任張娟分析,新能源汽車目前是一個高度依賴補貼的行業,補貼的問題是業界最為關注的問題,但這里面涉及的問題非常復雜,行業在很多問題上存在不同認識。
張娟解釋,是直接補貼給終端汽車用戶還是通過補貼車企間接補貼終端汽車用戶?補貼標準怎么確定,如何動態調整?電池目錄與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是否應該掛鉤?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粍量和新能源汽車積分是否需要同步管理?這些問題都有待政策的明晰。
此外,在座談會上,一位地方政府官員建議,由中央財政統一對新能源汽車推廣進行補貼,不再實施地方政府補貼,從根本上避免因地方競爭性補貼政策而導致的汽車產業重復建設問題。
該官員進一步指出,為進一步破除地方保護,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建議明確相關規定。要求各地執行國家統一標準,不得設置地方目錄。
動力電池升級:成本降低一半
在座談會上,馬凱要求,扎實推進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建設,強化技術研發前瞻布局,實施鋰電升級工程,加快實現動力電池革命性突破。
馮飛透露,推動出臺《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按照國家要求,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提出了產業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爭取盡快形成報批稿上報國務院。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近日發布的《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發展路線圖》,動力電池技術在2016到2020年處于技術升級階段、2021到2025年處于發展階段、2026-2030年處于成熟階段。
其中,在“十三五”期間,鋰離子電池實現技術升級,新型鋰離子電池單體比能量提高一倍,達到350Wh/kg,成本降低50%,達到0.6元/Wh,電池系統比能量提高一倍,達到250Wh/kg,成本降低一倍,達到1元/Wh;動力電池實現智能化制造,續航400公里純電池汽車的經濟性和使用便利性與傳統燃油車基本相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