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9日,猛獅科技詔安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一期電芯產線于近日正式實現量產。據了解,該生產線的所有設備均由韓國日本引進,每分鐘可以生產200個電芯,可年產8000萬支鋰電芯,生產效率達200PPM,A品率達98%,年產能達1GWh。該項目前三期將以18650圓柱電池為主,主要應用于乘用車及物流車市場。
受Tesal使用18650電池帶動,近年來國內對動力18650的投資熱情持續升溫,多家上市公司、集團公司積極布局18650工廠,很多新進入者也選擇18650。原因有:1)20世紀90年代索尼發明18650電芯后,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其技術、配套等相對成熟,進入門檻相對較低;2)18650成本較方形、軟包低;3)18650的單體能量密度高。
國內超過10家18650動力鋰電池制造商,當前國內18650動力電池主要用于微型車、物流車等,目前18650電池在乘用車上的應用比例較低,主要原因有1)18650電芯單顆容量小,串并聯數量多,單體失效風險概率較大,同容量pack包的18650的配組率低于方形及軟包電池;2)Tesla之所以能較好地將18650用于乘用車,跟其優異的電池管理系統有很大關系。國內當前BMS性能跟Tesla仍存在差距,對熱管理等能力有限。
GGII認為,18650電芯雖然具有生產自動化程度高、成本低、容量高等優勢,但受材料、工藝、設備、單科容量小及電池管理系統等限制,18650電池的pack包一致性問題比較突出。國內企業需要在BMS、pack技術等方面加大研發,提高18650的配組率,進而才能提高18650電池在國內乘用車上的應用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