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名不分先后:
1、曾毓群:CATL立志做全球第一車用電池供應商
CATL創始人 曾毓群
人物簡介:曾毓群是福建寧德人,1989年,從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工程系畢業后,被分配至福建一家國企。三個月之后他辭去工作,來到隸屬于全球最大的獨立硬盤磁頭供應商SAE東莞新科磁電廠做工程師,1999年,曾毓群創辦了ATL,2011年創辦了CATL。
人物事跡:在他的領導下,CATL躍居全球第三,逐步邁向全球第一。寧德時代在最近一輪私募融資時的估值已經高達800億元人民幣。
2015年,CATL全球出貨量躍居全球動力電池第三,2016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的營業額達到35億元,位居全球第三。他帶領CATL進行著雄心勃勃地產能建設:2016年10月10日,寧德時代在江蘇溧陽投資100億人民幣,建造年產能高達10GWH的鋰電池工廠,建成達產后,年銷售收入超200億元。
2、王傳福:引領比亞迪構筑“千億藍圖”
比亞迪總裁 王傳福
人物簡介:安徽省巢湖市無為人,1987年畢業于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同年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1995年創辦比亞迪,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動力電池制造商。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現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比亞迪電子有限公司主席。
人物事跡:在王傳福的帶領下,比亞迪在國內動力電池領域規模上絕對算龍頭企業,依托于集團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帶動,比亞迪動力電池出貨量也一直遙遙領先。比亞迪旗下的動力電池業務主要分布在惠州和深圳兩個基地,主要產品為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目前產能約為12Gwh,其中深圳坑梓10Gwh,惠州基地2Gwh。2015年,比亞迪動力電池業務收入約90億元,2016年上半年動力電池業務收入約45億元。預計2017年年底前動力電池產能達到14.02Gwh,規劃到2020年實現34Gwh。
3、李瑤:讓鋰想照進現實
沃特瑪董事長 李瑤
人物簡介:1973年6月出生,曾于1996年至1999年,任比亞迪品質部高級主管;1999年至2002年,任廣州市鵬輝電池有限公司副總裁;2002年4月至2016年2 月任沃特瑪總經理;2002年4月至今,任沃特瑪董事長。
人物事跡:在李瑤的帶領下,沃特瑪業務增長非常迅速,2015年的產量已達到1.4Gwh,2016年被堅瑞消防收購后,業績增長更為迅猛。不僅僅在動力電池領域有所布局,其打造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在電機、電控、電動汽車運營等方面更是動作頻頻,近期在各地大手筆的投資計劃更是顯示了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勃勃雄心。公司投資24億元,將在寧鄉高新區建設3GWh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線及電動汽車組裝項目。目前,在磷酸鐵鋰電池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僅次于比亞迪和CATL。沃特瑪有效產能為2Gwh,2016年1-9月,沃特瑪實現營業收入約46億元,累計凈利潤約5.7億元。
4、李縝:走在動力電池研發前線
國軒高科董事長 李縝
人物簡介:1984年畢業于池州學院,現任合肥國軒集團董事長。2006年創辦國軒高科,兼任該公司董事長。
李縝,1984年畢業于池州學院,現任合肥國軒集團董事長。2006年創辦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
人物事跡:國軒高科目前算得上是中國成長最快的動力電池企業,2014年借殼上市以來,國軒高科依托資本市場在產業鏈上的合資并購,規模快速做大。雖然目前客戶仍以商用車為主,但是其在乘用車領域的開拓力度正逐步加強,且隨著三元電池產能的投產,未來競爭力的提升值得期待。國軒高科目前擁有2.5Gwh磷酸鐵鋰產能,另外,合肥基地3.5億AH三元和2.5億AH磷酸鐵鋰產能加上青島3億AH三元電池產能年底將完成建設。國軒高科的主要客戶包括江淮汽車、中通客車、安凱客車、上海申沃等企業。2016年1-9月,國軒高科動力電池收入34.23億元,利潤約為7.38億元。預計到2017年產能達到11.5Gwh,2020年形成23Gwh的產能規模。
5、秦興才: 打造中國鋰電代表品牌
力神總裁 秦興才
人物簡介:1983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物理系,1998年起擔任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人物事跡:秦興才帶領力神,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八研究所一項實驗室科技成果進行轉化,成立之初,秦興才帶領十幾名員工,開始了艱辛的創業路。從零做起經過15年的艱苦奮斗,逐步發展成為總資產60多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鋰電池行業前五名的鋰電池生產企業,實現了將小電池做成大產業的目標。目前產能約為3Gwh,主要配套宇通客車、江淮汽車、東風汽車、中通客車、康迪科技等。2016年上半年,力神動力電池收入約為10億元。預計2020年,產能擴大至20Gwh。
6、魏銀倉:賭定銀隆鈦
珠海銀隆董事長 魏銀倉
人物簡介:珠海銀隆董事長
人物事跡:在魏銀倉的帶領下銀隆新能源實現了從電池材料、電池、PACK、電機電控、整車制造、充電設備、智能電網儲能系統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鈦酸鋰電池閉合式循環產業鏈布局。作為國內第一批做電池的企業,銀隆毅然放棄外界的數十億元投資和最初選擇的磷酸鐵鋰路線,轉而收購美國奧鈦,全力發展鈦酸鋰技術。公司在河北武安建立了材料生產基地,總產能規劃1萬噸/年,截至目前,鈦酸鋰材料產能已達5000噸/年。另外,在武安電池基地規劃了10億安時產能,現已達產6.2億安時。2017年6月份公司將有45條產線投產,到2017年底形成單一鈦酸鋰電池產能達40億安時。
7、劉金成:引領億緯鋰能進入動力電池第一梯隊
億緯鋰能董事長 劉金成
人物簡介:1993年起,任職于“國家新型儲能材料工程中心”(中山森萊高技術公司);1994年起,任武漢武大本原化學電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總經理等職;1999年起,任惠州德賽集團德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07年10月任惠州億緯鋰能股份公司董事長。
人物事跡:在劉金成的帶領下,億緯鋰能不斷進行整合行業資源,合理配置產能,協調供應鏈管理,提高中國鋰原電池行業在國際上的整體競爭力。為進一步完善公司鋰原電池產品結構,提升公司競爭力,公司于12月收購鋰原電池生產商孚安特。今年10月投資20億元擴大生產項目,計劃2018年完工,建成后將形成年產約3.5億顆的生產規模。
預計2017年,三元電池產能達3.5Gwh,另有2.5Gwh三元電池產能處于規劃狀態,磷酸鐵鋰電池再增加1Gwh的產能,同時仍有1.5Gwh產能處于規劃階段。上半年公司鋰原電池實現營收3.8億元,同比增資15.22%。
8、王崇嶺:引領中航鋰電打造“千億級”全球鋰電池金牌供應商
中航鋰電董事長 王崇嶺
人物簡介: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現任中航鋰電(洛陽)公司總經理、中航鋰電(江蘇)公司董事長。
人物事跡:在王崇嶺的帶領下中航鋰電成為國內領先的大容量、高倍率、長壽命的動力電池企業,在動力電池行業投資熱潮下,中航鋰電拋出了投資額120億元、產能25Gwh的常州金壇項目。中航鋰電目前的有效產能約為3Gwh,計劃洛陽金壇兩地產能形成后達到5Gwh。2016年上半年,中航鋰電動力電池收入約5.8億元。預計2020年常州和洛陽兩個產業園產能總計達145億wh。
9、郭春泰:中國鋰電之父
捷威動力董事長 郭春泰
人物簡介:1983年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系碩士;1990-1995年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物理系博士;1995-1996年 擔任北京科技大學理化系教授;1998-2005年 歷任TCL中央研究院通信研究所所長、TCL金能電池研發中心負責人、TCL金能電池有限公司總經理;2005-2006年 任美國Valence亞太地區總裁;2006-2008年 任比克總經理;2009年任捷威動力董事長兼總裁。
人物事跡:在郭春泰的帶領下,捷威動力在資本市場上也是炙手可熱,成為目前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優秀動力電池標的,大量資本希望能與捷威動力有更多的合作,其估值也是水漲船高。捷威動力專注于三元軟包電池和鈦酸鋰電池的生產和銷售,目前總體產能約為0.7Gwh。主要客戶包括長安汽車、東風汽車、眾泰汽車、奇瑞汽車等。2015年公司營業收入約為3億元,2016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約為2億元左右。
10、李中延:動力儲能電池變革的領導者
邁科董事長 李中延
人物簡介:東莞邁科董事長
人物事跡:李中延帶領邁科深耕能源產業十數年,早在2008年就開始著手動力電池領域的研發和前期準備工作。在長達6年的時間里,并沒有像其他企業那樣,借著動力電池概念去圈錢圈地,而是引領著邁科致力于前沿性的研發和技術儲備。邁科計劃總投資50億元人民幣,規劃用地540畝,主要生產方型鋁殼鋰離子電池及配套動力電池系統,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可形成年產8GWH的生產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