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春天,非典猖獗,我國每天都在死人的時候,胡錦濤總書記來到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他對我說“馮院長,你是搞傳感器的專家,現在非典猖獗,非典病人一旦發燒就開始傳播,你能不能搞一個傳感器,人一通過就可以把發燒病人識別出來?”總書記走后,當時清華大學書記就給我們下達任務,要盡快研發生產出這種儀器來,書記同時給清華大學打了電話,要求學校組織教授專家盡快拿出方案來,當時我們研究院的意見是采用紅外測溫的原理比較現實,由于考慮到我們的技術儲備不夠,同時求助于科學院上海某研究所,這是一家專門從事紅外研究的,當時他們的回答是搞出樣機最快也要四個月。清華大學教授意見也出來了:對于你們的方案,我們有不同的爭議,拿不出統一意見。十天過后,研究院會同相關企業已生產出產品,源源不斷地供應全國抗擊非典,為國家戰勝非典做出突出貢獻。
目前我還兼任深圳企業并購促進協會的會長,對大企業如何發展起來,略知一、二。大企業的發展分為兩種途徑:①在發展過程本身就是靠不斷地兼并重組一些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這種辦法對企業風險小、投入少;②像三星、IBM、華為這樣的專業性很強,因為大企業公司本身業務的需要,也很關心與公司發展相關的新技術、新材料,會設有專門的部門,但對一項技術沒有看清楚之前,也大多會采取與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合作的方式。像華為、中航機這樣的大公司不是早就介入了嗎?
石墨烯的企業的主要特點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第二個特點是投資規模比較大,中國有一批企業投資已經從幾千萬到幾個億了。
上述兩個特點,決定了這些企業的企業家學歷大都比較高,大都有從事石墨烯研究的經歷。
去年的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中,關于產業的發展模式就有激烈的爭論,當時陳偉鴻就總結:“你們來自北方、南方,有不同的觀點,可能有不同的發展模式。“北派”、“南派”如何劃分,提出一個建議供參考:
①集中了我國在石墨烯領域研究的大部分優秀人才、大學及研究機構。
②集中了大批國有企業(各領域的)有一批上市公司。
③在中關村有較好的創新環境,集中了一批高科技企業。
④容易得到各部委的支持,能得到的各類經費遠高于其他地區。
⑤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⑥在行業發展中有較大的話語權。
從以上分析看出,北派在挖金的道路上更易挖到“黑金”,南派走的路是沙里淘金,當然,不管什么路,是要人走出來,只要能淘到金子就好,能淘到金子都是擔當!
目前,北京、深圳、長三角地區都已成立了創新中心,為國家建立石墨烯創新中心,打下了基礎。國家創新中心成立后,建議如下:從國家的角度,有兩支不同風格、特點的隊伍,對國家也是好事,至于雙方的競爭、合作,鹿死誰手很難預測,也很難衡量這種競爭最終的結果。中國石墨烯產業發展起來了,大家都是贏家。
資料來源: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官網文章
作者:馮冠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