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統一碳市場已進入啟動前的“備戰沖刺期”。據記者26日消息,從9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2016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論壇上了解到,經過前期摸家底和能力建設,碳排放配額分配工作有望在10月啟動,并在明年上半年完成。在2020年之前的初期運行階段結束之后,將會降低門檻擴容,并征收碳稅,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啟動碳稅的前期準備工作。
2013年,在國家發改委的批準下,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了碳交易試點。據了解,截至2015年12月,七個碳交易試點市場共納入企事業單位2000多家,年發放配額總量約12億噸,累計成交量逾4800萬噸二氧化碳,累計成交額超14億元,市場價格在12至130元/噸二氧化碳間波動。
按照目前的思路,全國碳市場采用兩級分工的模式,也就是中央層面確定排放總量和配額分配方法,省一級層面管具體分配、履約監管,除了新能源汽車以外,各省對免費配額的分配保留一定權利。目前配額免費分配采用基準線和歷史的強度下降法兩種方法,主要以現貨為主。
據透露,經過前期摸家底和能力建設,今年10月國家發改委將啟動全國碳市場的碳排放配額分配工作,到2017年的一季度或者二季度即可完成,啟動運行。
目前,國內各試點的碳價約15至30元/噸。國家發改委初步估計,從長期來看,300元/噸的碳價是真正能夠發揮低碳綠色引導作用的價格標準。如果以當前七個試點地區的碳價平均標準來測算,全國碳市場現貨交易規模可能會達到12億到80億元。如果考慮碳期貨進入碳市場,規模將放大到600億到4000億元。
機構稱,市場的建設要穩步推進,必須循序漸進,按照這個節奏,未來的碳市場會成為一個有序的企業經營管理的根本制度,對節能減排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投資策略上,目前針對碳排放領域,機構主要看好五類概念股投資機會:
首先是參股碳交易所的上市公司,這類公司通過收取交易費用、交易金融創新,直接受益碳交易市場全面覆蓋,機構建議關注華銀電力(持有深圳碳排放交易所15%股權)、深圳能源(持有深圳碳交易所10%股權)、重慶燃氣等。
第二是提供節能改造服務的上市公司,這類公司幫助企業節能減排,減少碳排放成本,機構建議關注,金城股份、神霧環保、天壕環境、置信電氣等個股。
第三是清潔生產企業,通過低碳生產,開發并出售CCER獲益,概念股主要包括:凱迪生態、迪森股份等。
第四是清潔能源,隨著碳交易市場成熟,低碳經濟將得到強化,利好風電、光伏、光熱企業,機構建議關注金風科技,隆基股份、天順風能、福能股份、華光股份、首航節能等。
第五,煙氣治理領域,建議關注龍凈環保等個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