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外媒報道,在近日舉行的北美底特律車展上,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透露,2014年第四季度,特斯拉電動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未達預期。馬斯克將原因主要歸結于中國消費者對特斯拉充電認知存在局限,因此特斯拉將加快在充電設施方面的布局。同時,馬斯克將提升產量規模作為未來的重要任務之一,再度發布將在中國建造工廠的計劃。這意味著,特斯拉需在中國尋求一個合作伙伴。
有觀點指出,充電樁推廣問題并非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所獨有,特斯拉更關鍵的問題在于,定位較為小眾化以及產品線單一,很難持續保持市場熱度。同時,隨著奧迪、寶馬等豪華車品牌相繼推出電動車產品,消費者的選擇更趨多元化,對于特斯拉的關注度有所降低,影響了其銷量的快速提升。
難解“小眾化”
根據特斯拉去年初的預期,2014年銷量有望翻番達到4.6萬~4.8萬輛,中國市場有望達到1.4萬~1.7萬輛,占全球銷量的30%左右。
事與愿違。數據顯示,2014年前10月特斯拉出口中國約4000輛,但上牌量僅為1600輛,無法完成銷量目標已成定局。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最主要的挑戰在于,如何持續保持消費者對它的熱度。”汽車行業分析師田永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早在一年前,特斯拉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時,由于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和新鮮感,讓這家電動車企業迅速成為市場熱捧的對象。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市場熱度漸退。河北車主賴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在不久前重新購買了一輛跑車,打算出售購買不到3個月的特斯拉ModelS,“特斯拉提速很快,噪音也小,不過不能跑長途。”
在華南、華東等地區,也有一些消費者在使用不足3000公里后,便選擇轉賣特斯拉電動車。
“隨著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時間不斷拉長,它的神秘感開始下降,用戶關注的重點逐步回歸到產品本身,考慮這款車是否值得購買。”田永秋指出,特斯拉目前產品最低價在65萬元左右,這一價位可以購買的豪華車產品很多,加上目前新能源汽車在充電設施、技術成熟度上仍不夠成熟,因此很難擺脫小眾化定位,進入主流消費人群的購買清單。
同時,其他品牌推出越來越多的新產品,也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目前,在特斯拉最為關注的中國市場,寶馬已推出i3、i8等產品,兩款車的售價區間從45萬到200萬元,比特斯拉的價格區間覆蓋更廣。此外,奧迪、沃爾沃等豪華車品牌也表示將要推出新能源產品。
再提中國建廠
作為一個新品牌,特斯拉需要推出更多車型來進一步豐富產品線,維持市場熱度,不過新車研發也意味著龐大的支出。特斯拉目前年銷量僅有3.3萬輛,成本攤銷能力較低,車價的居高不下又使得目標消費人群很難大眾化。
據媒體報道,在2014年的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上,特斯拉中國區公共事務總經理陶琳透露,根據測算,依靠傳統的自動流水線加人力,每一輛特斯拉ModelS的制造成本超過20萬美元,遠遠超過了該車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售價。
特斯拉不斷增加的研發和財務成本也加重了企業的負擔。特斯拉公布的財報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公司凈虧損7470萬美元,較上一年同期3850萬美元的凈虧損持續擴大。
雖然馬斯克曾表示,如果沒有新車研發投入,特斯拉早已實現盈利。不過,停止研發并非企業長遠發展之道。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方式在于擴大規模,同時用更多新產品吸引更多消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