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9月26日舉行的高工鋰電產業高峰論壇暨鋰電產業并購投資專場論壇上,高工鋰電產業研究所(GBII)分析師李振強作了鋰電池行業前三季度運營數據的報告。
高工鋰電產業研究所(GBII)分析師李振強
正極材料增速加快。據GBII統計,2014Q3中國鋰電正極材料出貨量為1.91萬噸,同比增長29%,環比增長14%。其中LFP增長最大,第三季度同比增長280%,占比上升13%,LCO占比下降12%。
負極材料出貨量激增,二線企業占有率提升。2014Q3中國鋰電負極材料出貨量為1.29萬噸,同比增長32%,環比增長16%。動力及倍率型電池增長較快,中間相炭微球出貨比例提升。貝特瑞、杉杉仍是市場主導,紫宸、正拓等二線企業占有率提升。
電解液出口銷量大增。2014Q3中國鋰電電解液出貨量為1.15萬噸,同比增長32%,環比增長15%。耐高溫、長壽命、高倍率等功能型電解液比例提升10%。電解液出口比例提升,新宙邦出貨大增。
隔膜高端需求激增,低端產能過剩。據GBII統計,2014Q3中國鋰電隔膜出貨量為0.99億平米,同比增長42%,環比增長16%。濕法隔膜出貨占比從25%上升至30%,提升5%。星源、滄州明珠等動力隔膜廠供應緊張,中小隔膜廠產能利用不足。
峰會現場
與鋰電池材料增長形成對應的是,動力電池的增加更為明顯。據GBII統計,2014Q3中國鋰電池出貨量為70.7億Wh,同比增長30%,環比增長18%。三大終端,動力電池增長最快,車用動力電池的增長甚至超過200%。
與此同時,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大廠產能利用率上升,比亞迪、力神、國軒高科等動力電池企業的產能出現不足,開始擴展產能。
“動力電池企業分化加劇,大廠產能緊張,中小廠產能利用率低。”李振強認為,當前行業正面臨洗牌整合,強者恒強成大勢所趨,能真正受益動力電池市場紅利的將不超過5家。那些還在觀望是否準備進入動力電池行業的企業和投資者需要慎重考慮自身是否具備技術實力、團隊基礎和渠道客戶優勢,否則貿然進入必然面臨更大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