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全球最怪異的汽車事件當屬美國的電動汽車特斯拉(Tesla),它現在有個專有名詞——“特斯拉現象”。在全球電動汽車業深陷低谷的背景下,特斯拉Model S電動跑車在美國市場一季度賣出了4750輛,而奔馳S級、寶馬7系、奧迪A8同期銷量分別為3077輛、2338輛、1462輛。
隨之而來的是特斯拉的股價從長期橫盤的20多美元一路飆升,7月1日每股價格以117.18美元報收。摩根士丹利預測說,照此發展勢頭,其股價一年之內可達200美元,2015年可突破300美元。在一些分析師眼中,特斯拉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蘋果公司。
然后,股神巴菲特買入了特斯拉電動汽車制造商股票。
再然后,特斯拉旋風刮到了大洋彼岸的中國,特斯拉所用鋰離子電池的某間接原料供應商的股價(A股)連續拉出了5個漲停,并帶動了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股價的大幅上揚。
特斯拉現象也隨即引發了汽車業界的思考:究竟什么樣的路數才是電動汽車的未來?在汽車城底特律已經沒落的時候,來自硅谷的特斯拉為何異軍突起?
可與奔馳寶馬媲美
特斯拉之所以受到市場和投資者追捧,是因為其設計生產的電動跑車超越了現有其他型號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加之夸張炫目、極具科幻感的造型,以及堪與奔馳、寶馬等高檔車媲美的品質贏得了消費者,占據了市場一席之地。
一位試乘了特斯拉純電動豪華轎車Model S的消費者描述了他的體驗:坐在車內,整個Tesla S型車內部沒有各種細小雜亂的盒子、抽屜或者儲藏柜。一條流線從左到右延展開,人手唯一可以抓住的地方是門把手。車的正中間是一塊17英寸大的Pad屏幕,而這款車的所有操作都可以在這個類似iPad的電腦上完成:包括復雜的導航、音樂、溫度、座椅位置調整以及上網。這臺獨特的電腦上所有的軟件和功能,都和整臺車完美地貼合在一起。
在道路上特斯拉更表現了其優異的性能:一出街口,恰好遇到車道變換,駕駛員充分利用Model S的加速將車變至另一車道,然后剎車減速將車行至另一車道上的一輛車前,整個過程瞬間完成。行至高速,特斯拉的零遲滯推背感0~100公里4.7秒的加速度引來了路邊100%的回頭率。
Model S使特斯拉公司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據特斯拉公司最新發布的一季報顯示,這款售價在6萬美元至10萬美元之間的Model S,不僅使公司終止了連續十年的虧損,并在今年一季度實現了凈利潤1120萬美元,更是一舉成為一季度美國豪華轎車銷量冠軍。目前,好萊塢明星湯姆·漢克斯、喬治·克魯尼、施瓦辛格以及谷歌老板都成為該車的車主。
瞄準高端市場是特斯拉能夠生存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豪華跑車價位高,但其目標人群并不在意價格,這緩解了特斯拉研發的高額成本負擔。同時,跑車使用率較低,也彌補了純電動車單次充電行使里程短的缺點。
秘訣在超大電池容量
這樣一部神奇的純電動車是如何煉成的?
特斯拉汽車成立于2003年,名字來源于電磁物理之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2004年,埃隆·馬斯克在硅谷完成原始積累之后,決定賭一把電動汽車,他向特斯拉投資630萬美元,成為特斯拉第一位投資人兼公司董事長。馬斯克的造車理念是:電動汽車也是汽車,不能為了節能減排而犧牲掉駕駛樂趣。
為此特斯拉的團隊集中力量攻克兩個技術難題:一個是電池組的動力和容量要足夠大,同時還要保證安全和充電的高效率;一個是大容量的電池組不能因自重過大而將動力內耗掉。
特斯拉有雄厚的資金支撐,除了馬斯克押上全部個人資金以及少量的外部投資,美國能源部也對其貸款4.65億美元,顯示了美國政府對私企創新項目和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扶持力度。
以時下美國市場銷售最火的特斯拉純電動豪華轎車Model S為例,該車百公里加速4.2秒,最高時速可達208公里,單次充電續航里程480公里,電池容量為85千瓦時。對比一下其他傳統汽車商生產的電動車:奧迪A1增程式電動車的電池容量為12千瓦時,純電模式下續駛里程50公里;沃爾沃C30電動車電池容量24千瓦時,續駛里程150公里;比亞迪E6 57千瓦時,續駛里程360公里。可見,特斯拉S型的秘訣是做大電池容量。
特斯拉的創新在于:首次將松下18650鈷酸鋰電池用于電動汽車,這是一個極為大膽的嘗試。美國媒體評價說,“按正常思維,一般汽車廠家不會往這方面想。”它將7000多節18650電池(60千瓦時)按69個一組組合成一塊可安放在車底的矩形電池板,連接方式涉及特斯拉的高度商業機密,其核心就是特斯拉團隊基于硅谷互聯網技術的逐層分級的電池管理系統。
據特斯拉對美國媒體公開的信息,其電池管理系統的難度就在于電池數量大大超過常規。特斯拉S型成功上市之后,奔馳、豐田就將其Smart、Rav4純電動車的電池配套委托給了特斯拉。
在困擾電動汽車的充電設施方面,特斯拉也是業界獨創:馬斯克兼任太陽能技術公司Solar City的CEO,這家公司為特斯拉汽車建設獨立于傳統電網的“超級太陽能充電站”,為S型車高端版本的車主提供免費充電。
目前特斯拉的充電站主要集中在加州,但正在向東部和北部擴展,按照規劃,今年年底之前,特斯拉車主可從西海岸一路開到東海岸。
在充電模式上,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在全球率先采用了效率極高的脈沖充電,半小時快充即可保證高速限速行駛3個小時。特斯拉的未來目標是:充電時間要縮短至和傳統汽車加油一樣快捷。而特斯拉最新開發出的更換電池組新技術,更是僅需90秒左右時間就能完成電池組的更換,比傳統加油還要快。而且更換過程是全自動的,駕駛員不需要下車就可完成。
汽車界的蘋果?
特斯拉被稱為汽車業的蘋果公司,它用IT的理念造車,以硅谷的想像力,博采眾家之長。彭博社匯總的資料顯示,特斯拉共有14家供應商,分別來自于日本、美國、法國、瑞士、瑞典、韓國等地,這些供應商涵蓋了包括輪胎、鋰電池、軟件開發和汽車變速器供應等多個領域。
據彭博社估計,按關系值排序的話,與特斯拉關系最為密切的5家公司依次為松下公司、橫濱輪胎、瞻博網絡、直覺軟件以及達索系統,其關系值依次為744萬美元、265萬美元、41.35萬美元、29.16萬美元以及17.04萬美元;和特斯拉的相關業務,在這些公司的收入中占比分別為0.04%、0.17%、0.04%、0.05%、0.03%。
特斯拉的成功也已經帶動了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以松下為例,截至4月11日收盤,在東京上市的松下股價今年以來累計上漲25%,在過去1年來漲幅高達43%。
受益的不僅是鋰電池供應商,還包括電動汽車的充電器供應商。日產公司曾發布一款全新的電動汽車充電器,并于2011年11月向日本全國發售。截至4月11日收盤,在東京上市的日產汽車股價報1043日元,創近5年來新高,今年以來已累計上漲29%。
招商證券分析師認為,特斯拉產業鏈上目前尚無中國國內A股上市公司直接供貨,但隨著鋰電池市場的整體擴大和傳導,國內相關鋰電池材料公司能夠間接受益,同時國內電動車概念股也將成為市場的炒作熱點。
特斯拉旋風也刮到了中國汽車業,同樣造電動車的比亞迪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王傳福,近日也對特斯拉發表了觀感,他認為特斯拉在推廣純電動汽車和培育消費者習慣方面起到了極好的作用。王傳福還表示,比亞迪的純電動車的發展模式和特斯拉不同,目前的定位是出租車和公交車。
“對公司來說,純電動汽車技術不是問題,市場才是問題。要擴張新產能,投資四五年時間就夠了。”王傳福說,“如果家庭消費一旦啟動,比亞迪‘分分鐘’就可以造出‘特斯拉’。”
無疑,特斯拉電動汽車的成功,為這一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或許這樣的新思路也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和世界經濟復蘇過程中傳遞出某種新的趨勢性信息。特斯拉是否會像蘋果公司一樣,并引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巨變?時間會給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