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 年 9 月,國家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規定純電動乘用車的補貼金額最高可達 6 萬元。國家有意在財稅方面扶持自主品牌發展新能源車,冀望自主品牌在這一新領域可以實現技術領先。隨著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征新政的出臺,在傳統汽車領域受合資品牌擠壓而遭遇發展瓶頸的自主品牌車企,有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獲得突圍。
比亞迪有關負責人昨日告訴筆者,過去,在傳統汽車領域,通過合資的方式,以市場換技術。隨著合資品牌越來越強大以及渠道下沉,自主品牌今日在傳統汽車領域相對被動。
2013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 17553 輛和 17642 輛,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據著主導地位,產銷量分別為 14243 輛和 14604 輛,幾近占據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八成。而在純電動汽車市場中,絕大多數都是自主品牌汽車,如北汽 E150EV、比亞迪 E6、騰勢、江淮和悅 iEV 以及榮威 E50 等。
今年來,受多重利好政策刺激,國內新能源汽車明顯提速。中汽協剛出爐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生產 20692 輛,銷售 20477 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 2.3 倍和 2.2 倍,產銷量已超過上年全年數量。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12185 輛和 11777 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8507 輛和 8700 輛。在新能源領域一馬當先的自主品牌車企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以及大巴的銷量加上在手的訂單已突破萬輛大關。由于新政 9 月 1 日起實施,七八月比亞迪等車企新能源車銷售可能會有所放緩,預計 9 月 1 日后會出現井噴。
根據相關規定,在消費者購買車輛時,需要繳納車輛購置稅。國產車的購置費是車價扣除增值稅后金額的 10%,計算公式是:購置費 = 購車發票價 /1.17×10%。而進口車的購置費數額是車價(含關稅和消費稅)的 10%。目前在市面上能買到的國產純電動汽車,多數處在 15 萬~30 萬元區間。除去中央補貼和地方補貼后,大多數汽車的售價在十余萬元。按此計算,購買比亞迪插電混動車“秦”、純電動車 e6 的消費者,皆可省去逾萬元的車輛購置稅。
看好新能源車的發展前景,廣汽乘用車、東風柳汽等自主品牌都加速向新能源汽車領域突圍。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吳松談到,目前傳祺正 在打造一款增程式純電動車,至今已有 4 年多時間了,這款車也是國家“863 計劃”第一個批下來的項目,叫插電式純電動車,但考慮到目前電池還沒有完全過關,因此也備了油箱,采取了純電和混電中間的模式。
“最近我也知道國家對這方面還比較鼓勵,因為現實可行,而且有可能技術上取得突破。今年我們在廣州準備試運行 800 輛,將于 10 月開始投放市場,明年準備運行 5000 輛。“吳松說,等電池技術成熟之后,下一步將發展 A0 級小型純電動車。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部主任徐長明昨日告訴筆者,對新能源車免征車輛購置稅,雖然對新能源車的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但受惠的范圍太小,這不如小排量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等產品消費稅稅率降低或者取消政策更有效。徐長明認為,目前純電動車在電池等方面技術還沒有過關,與預期要達到的水平尚有很大差距。
上述人士談到,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等政策對自主品牌將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在外資品牌大舉進入國內新能源市場之前搶占先機。
這次新能源車免征購置稅政策,不僅是對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利好,包括純電動車特斯拉、寶馬進口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i8 和即將在國內銷售的寶馬純電動車 i3,以及大眾即將對中國消費者推出的第一款大眾汽車品牌新能源汽車――up! 電動車,也都享受到這個利好政策。
面對特斯拉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戴姆勒奔馳與寶馬正在就電動車無線充電技術展開合作。雙方在使用統一的電動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感應充電技術方面取得一致,預計兩三年內可能實現商用。
奔馳和寶馬統一充電標準,又在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帶領下德國與中國統一充電接口。寶馬、大眾等跨國巨 頭接下來將會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起進攻。
是否跨過混合動力而直接發展純電動,業內對此一直有不同的聲音。王秉剛認為,傳統汽車向純電 動挺進過程中,必須經過混合階段。受限電池等技術,純電動發展比較緩慢,目前特斯拉也是一陣虛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成為主流車型。而混動是燃油車動力升級的一個主要途徑,接下來發展將比較快。
通過一系列對新能源車的扶持政策來看,除了對自主品牌打氣之外,也可以看出政府在新能源車上選擇的發展路徑,寄望自主品牌可以實現跨越混合動力階段而直接發展純電動的“彎道超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