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上,雖然我國早在“十五”期間就確定了新能源汽車發展“三縱三橫”的戰略,并將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未來發展方向,但由于政策補貼對純電動車的傾斜,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研發中,純電動依然占據主流。
目前,包括北汽、上汽、比亞迪、江淮為代表的車企都已推出純電動汽車,但受制于基礎設施建設、電池技術等問題,純電動車的私人化進程仍有待提升。數據顯示,去年國內純電動車銷量僅為1.46萬輛。“要在短期內提升車載電池的能量密度,并不容易。”上海交大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殷承良認為。
國家相關部委在去年9月發布《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純電動車的補貼標準由此前的“根據動力電池組能量確定”轉變為由“續航里程”決定,由此將帶動車企在動力電池以及車身輕量化等技術手段上進一步調整。
政府補貼青睞純電動車
在特斯拉之前,國外主流市場上,日產Leaf(聆風)、豐田普銳斯和通用Volt(沃藍達)無疑是最受關注的3款新能源汽車。除聆風外,后兩者均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綜合近兩年的銷量數據看,在國外多個市場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接受度都超過了純電動車。
以2012年為例,沃藍達、普銳斯在美國的銷量分別達到2.35萬輛和1.28萬輛,而純電動車聆風銷量為9819輛。2013年,沃藍達在加拿大市場的銷量為931輛,而聆風僅為470輛。
不過在中國市場上,純電動汽車的銷量遠大于混合動力車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介紹,2013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1.76萬輛,同比增長37.9%,其中純電動銷售1.46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銷售3038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