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每年產能都在翻番增長。”寧德時代新能源公司(以下簡稱“寧德時代”,也即業界俗稱的CATL)總裁黃世霖對記者介紹,“我們與相關海外戰略合作伙伴的電池合作項目已經排到了2025年。”
寧德時代從事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研發與制造、梯次利用和回收循環利用,提供全產業鏈的解決方案。2015年,其動力電池占中國動力鋰電池市場超過10%的份額,年銷量為2.4GWh,僅次于松下(5.5GWh)、比亞迪(3GWh),排名全球第三。
黃世霖認為,鋰電子電池應用廣闊。在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已經形成百億市場;在電動汽車領域,需求已經逐漸形成,正在蓬勃發展。“更加引人關注的是,鋰電用在儲能領域,市場容量將比電動汽車還廣闊,可達萬億元。”
產能擴張同時注重安全
問:今年你們的產能有多大?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是如何分配的?
黃世霖:今年已達成7.5GWh產能,磷酸鐵鋰和三元各占一半,均衡發展。接下來每年翻番,到2020年底,希望總產能達到50GWh,預計累計總投資超過300億元。
在產能擴張的同時,我們非常重視電池的安全問題。電動汽車安全是一個復雜工程,在全生命周期內,包括化學安全、高壓安全、機械安全和功能安全四大方面,且熱電相互耦合。目前使用我們電池的新能源汽車累計行程超過25億公里,沒有發生過安全事故。
問:你們作為中國唯一一家向外國車企提供電池系統的公司,與寶馬等國外高端車企在電池上如何合作的?
黃世霖:我們與國外車企的合作,一般與他們傳統的方式一樣,一個個項目獨立展開合作,然后形成標準化的平臺產品。在電池研發投入上,車企也會投入一部分,主要由我們投,比如華晨寶馬發布的被人們稱為中國首款高端電動汽車——“之諾”電動車,它的電池系統就是我們與寶馬共同研發,由寧德時代制造整個電池系統。
問:現在做電池系統的,既有像你們這樣的電池企業,也有第三方企業,還有車企。未來你認為由誰來做電池系統會成為趨勢?
黃世霖:未來的趨勢可能是車企自己做,電池系統涉及到電池與各種車型的配合問題。第二個選擇可能是車企與電池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專門生產電池包,因為電池企業對電芯最了解,而整車企業對各種要求最了解,這樣可以互相取長補短,把產品做到最好。
問:此前有報道稱,“寧德時代在未來10年內進入電動汽車整車的制造和銷售行列”,這是否屬實?
黃世霖:這可能是一種誤讀,我們非常專注在動力及儲能電池及系統的研發與生產,并且把這一研發與產品做成開放式的平臺,展開與上下游產業廣泛并深入合作,共同推進中國新能源汽車及新能源應用產業的進步與超越。
偏重高鎳三元/硅碳電池
問:業內有一種說法是三元電池適合乘用車,而磷酸鐵鋰電池適用商用車。你如何看?
黃世霖:這是從安全性考慮出發的,商用車載人多,用的電池多,安全尤為重要。試想一下,一輛載滿乘客的電動汽車,如果發生著火事故,你想影響會多大。因此,在商用車使用三元電池的安全性得到證實之前,我認為這種說法是對的。
這兩種電池熱失控后的機理不同,三元電池熱失控后,會自我產生氧氣,燃燒非常劇烈,可能會發生爆炸;同樣發生熱失控時,磷酸鐵鋰電池不會發生這種現象。
在沒有充分把握的情況下緩用,是穩妥的選擇。不過,我認為這也是一個過渡性的現象,三元電池的安全性能目前也在快速提高,電池系統技術及安全保護措施也在快速進步。不久的將來,電動汽車電池的選擇性會更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