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近日跟隨交通運輸部走訪湖南長株潭城市群。其中,株洲市是全國進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并運營大批量推廣應用最早的城市,這里也是中車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
中車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申宇翔
7月1日,記者專訪了中車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申宇翔,他原本是軌道交通領域的技術專家,從2002年開始從事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研究。申宇翔認為,電動汽車和高鐵的技術是一脈相承的,如果把高鐵的輪子換成膠輪,就是一個最大的電動汽車。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基礎和基因,中車承擔起了國家電動汽車的技術開發的任務,現在是國內電動汽車重大核心技術攻關承擔項目最多的企業。
記者:不論是整車還是系統,中車在電動車領域的排名情況如何?
申宇翔:2009—2012年,我們占了1/5。這幾年,新能源汽車技術越來越成熟,我們這樣的企業,是把核心技術給了別人。之后,別人造個殼就行了,而且那些企業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市場渠道很好。因為那些車企都是老牌企業,比如有的在公交車領域做了幾十年。
但中車涉足這個領域才十年不到。其他品牌的成本優勢比我們要好,我們目前排在全國前三到前五左右,整個市場占有率在全國的前列,系統全國也是排在前三名之內。我們系統的銷量排名比整車要高。
記者:目前,市場上搭載中車集團生產的電動汽車電機系統的企業有多少?
申宇翔:現在我們為全國幾十個廠家配套電氣電控系統了,不僅僅公交,也包括小車、專用車、物流車、旅游車。搭載我們系統的,或者我們對外銷售的系統,我們的新能源整車銷售大概12000臺左右,外面買我們的大概是這個兩倍,25000臺左右。
記者:你覺得中車在電動車領域的優勢是什么呢?
申宇翔:中車的優勢有很多,兩個最突出的優勢:
第一,核心技術。因為我可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不依賴別人。當出現故障之后,自己能夠把所有的問題最短的時間之內解決,不影響客戶的運營。
第二,中國中車的品牌。畢竟我們是央企,不僅為企業服務,而且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而且敢于對用戶負責任的企業。新能源汽車,我們的市場占有率并不是那么理想,因為有一些地方保護,壁壘還是比較深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些實力不是很強的企業,利用某些政策能夠占據某塊區域的市場,到外地去,可能根本沒有人買他的車,因為這些企業可能是原來的所謂僵尸企業,突然由于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復活了,純粹是一個機會主義者。
作為用戶來講,或者地方政府,就會去思考買這個企業的車,長期運營之后,這個企業還能不能存在,能不能解決運營過程當中的問題,央企是肯定存在的,既然中車把新能源汽車當做主導產業之一,一定會把它做到底,而且一定會做成一個百年老店,做成一個支柱。這一點是其他品牌無法比擬的。
記者:中車電動現在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狀況是什么樣的?
申宇翔:我們的技術是不斷進步的,因為我們有非常強大的技術開發團隊,我們的母公司叫株洲電力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我們有個研究院大概四五千研發人員。
我們的研發分兩個層次:基礎的研究是在研究院里,比如共性的、核心的技術,模塊化技術的一些研究,是在我們的株洲研究院,有幾千人的團隊。這些模塊化的技術,軌道交通可以用,電動汽車可以用,光伏發電也可以用,風力發電也可以用,工業變流也可以用。
我把最底層的技術拿到電動汽車上,電動汽車本身也有大概300人的研發團隊,針對電動汽車的運營環境,正在做試驗性的開發。
記者:中車電動下一步的研發重點是什么?
申宇翔:作為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是三電部分:電機、電控、電池,包括未來的其他技術,比如無人駕駛、燃料電池、輕量化的技術、新材料的運用,以及整車的安全性的進一步提升,因為有高壓的部分,都是好幾百伏的電壓,老百姓擔心安全問題,如果解決不好,肯定會有,怎么樣做到萬無一失,不斷地提升它的安全性。這些都是我們正在做的相關技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