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位列乘用車電池裝機量第一梯隊的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孚能科技)正式開啟上市程序。近日,江西證監局受理了孚能科技的輔導備案申請。
據披露,孚能科技成立于2009年,由旅美博士王瑀領銜。公司主要致力于新能源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及系統的生產和研發,是擁有國際領先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企業。最新股權信息顯示,經過了數輪融資,法拉塞斯新能源成為孚能科技的第一大股東,持股28.36%。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動力電池投資的熱度在下降,新能源領域的下一個風口或許是氫燃料電池,但未來可能出現的是多元市場格局。
目標是登陸科創板
孚能科技主要經營新材料、新型儲能系統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領域開發與生產。2010年,孚能科技實現了新能源汽車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化,年產能從當年的150兆瓦時發展到接近5GWh,成為我國新能源車用動力電池的主要制造企業之一。
2018年初,孚能科技對外宣布已經獲得50億元C輪融資,投后估值130億元,由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領投,國新國信東吳海外基金、云暉資本、興業銀行等機構跟投。這是2017年以來動力電池行業創業公司的最大一筆融資,但略低于2016年年底寧德時代B輪融資80億元規模。
最新的股權信息顯示,孚能科技的投資機構已經多達四十多家。
孚能科技2017年乘用車電池裝機總數量為4.37萬臺,為在國內供應排名前三名企業,配套車企包括北汽新能源、江鈴汽車。孚能科技CFO陳曉罡曾表示,在2018年至2020年這重要的三年時間里,資金也是動力電池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他認為2018年也將成為磷酸鐵鋰電池與三元鋰電池更替的分水嶺,能源汽車已經進入“三元鋰電池時代”。
近日,孚能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王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孚能科技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電池及其整車電池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產和制造,是行業三元軟包動力電池的領先企業。孚能科技于6月12日向江西證監局申報輔導,申請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公司將努力抓住科創板的開板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大好機遇。
動力電池投資退潮
南陽市“水氫車”一事,將氫燃料電池推上了風口,也讓其成為了新能源領域的一個關注點,一度蓋過了帶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動力電池的熱度。
江西一位投資機構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孚能科技的投資機構數量和名單上就可以看出,動力電池仍然是資本非常關注且愿意投入的一個領域,雖然這種熱度有可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上述人士認為,動力電池發展的黃金時期出現在2015年下半年,以電動大巴為代表的新能源車需求劇增,不少一二線城市都制定了具體的新能源公交車替換目標,這種突如期來的需求讓很多動力電池企業實現了巨大的盈利,甚至一些原本做數碼電池的企業也搖身一變成為動力電池供應商。
一時間,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遍地開花,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也開創新高。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2017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77.7萬輛,同比增長53.3%。
在巨大的市場熱度和政策紅利驅動之下,各路資本紛紛投入動力電池企業領域,無論是優質企業還是普通企業,都受到追捧。但“騙補”清查行動和補貼退坡機制的啟動捅破了動力電池行業繁榮的表象,2018年,成為了動力電池行業加速分化的轉折點。
在過去的一年中,既有像寧德時代這樣的獨角獸風光上市,也有如沃特瑪這樣的巨頭黯然折戟,動力電池行業兩極分化的局面不斷擴大。
根據中國物化協會動力電池研究分會的數據統計,2018年中國鋰電產業鏈倒閉、退出、暫停等不良經營企業超過60家。鋰電企業負債率平均介于45%~50%,部分企業超過80%。鋰電企業應收賬款高于90%,應付賬款大于60%。
另外,當補貼和政策的影響日漸式微,動力電池產業鏈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資本也在加速逃離。根據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資料,2018年,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終止的兼并購案例為10起,而今年一季度被終止的并購案例為3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