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力電池中的鋰元素在全球分布均衡,中國開發鋰資源水平處在領先地位。在儲量方面,相比資源最豐富的南美,中國開采儲量居全球第二,總量達525萬噸,但2015年的用量已達到20萬噸。鋰資源的不斷消耗,不僅影響動力電池的銷售價格,而且對電池回收提出了新要求。
電池材料是現在研發產業化熱點,不管是正極材料,還是負極有碳材料,都頗受市場關注,其中硅碳負極材料是研發熱點。而各廠商不同的正負極材料、配方等,使得動力電池拆解回收面臨復雜性。看來,最簡單的就是降低使用標準。
在汽車電池回收再利用方式上,梯次利用是目前最主要的推廣方式,因為電動汽車對電池密度、穩定性等方面有著相當高的標準。業內人士介紹,當充電量達到80%而不能繼續提升時,汽車電池即宣告報廢。而報廢后的電池對老年代步車一類的低速電動車,以及市政應急照明的使用需求,綽綽有余。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要求,加強動力電池梯級回收利用,在管理方法、體系建立上要明確各方責任、權利、義務。政府不但要引導電池生產企業對電池回收再利用,同時也鼓勵發展專業化電池循環利用企業。
可見,電動汽車電池回收利用,要從電池生產廠商進行責任延伸,構建回收體系。該領域也必將成為創新企業發展的新機遇,在電池組建設中,他們不但要解決電池在汽車使用環節中,由于司機習慣不同,造成的電池性能差異影響。同時在安裝方面,也要建立較為統一的接口、線材標準。
電池如果實現梯次利用,將讓包括車主在內的更多人分擔購買費用,降低車價。近期通用汽車宣布,將盡快制定電動汽車電池二次利用技術發展規劃。
對于目前動力電池回收的市場情況,一家新能源汽車廠商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還處于瘋狂購車階段,政府補貼主要面向汽車廠商和消費者,而電池生產企業忙于供不應求的訂單,無暇顧及電池回收前期的布局。因此,未來很可能出現廢舊電池儲量激增的情況,較短時間內,電池被隨意處置的現象難以阻擋。
由于新能源汽車下游需求旺盛,動力電池供不應求的狀態依然會持續。一家做新能源投資的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現象預計還會持續1—2年,潛在的投資方報價節節攀升。
不過一些城市的補貼政策,正在引導企業未雨綢繆。上海市曾出臺政策,汽車企業每回收一套動力電池,將得到政府補助1000元,而深圳每輛車政府補貼300元,企業拿出600元,建立動力電池的回收機制。
不過動力電池如果僅靠梯次利用,仍然無法解決鋰資源持續開采,由此還會造成資源緊張。在專家看來,新能源汽車電池實現循環利用依然無解,但技術進步、替代能源開發將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