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為進一步規范市場,今年7月工信部正式更新《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大幅提高了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準入門檻。
至此,申請市場準入的車企須具備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所必需的設計開發能力、生產能力、產品生產一致性保證能力、售后服務以及產品安全保障能力等,共計17項準入條件。其中有8項“否決條件”,一旦申請企業“否決條款”未達標超過2項,就將無緣“準入”。
同時,在生產資質的審核上,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有效期被縮短到3年,有效期內未實現規劃目標且未向發改委申報延期,將自動取消資格。
企圖以弄虛作假或不正當手段獲取資質的企業,不僅拿不到資質,申請人也將面臨一年、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準入的處罰。
在規定更新之前,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蘇敏安、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達、合眾、陸地方舟及江淮大眾15家車企已取得了生產資質。
但若想上市銷售盈利,拿到資質的車企至少還有三步路要走:汽車量產--進入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進入地方目錄。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北汽新能源、知豆、奇瑞新能源、江鈴新能源已經走完全程,其中,北汽新能源與知豆更是在2017上半年度,乘用車銷量分別達到17939輛、18718輛。陸地方舟、云度新能源也相繼登上工信部相應批次《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
其余9家企業尚未公布獲批獲后的下一步進展。
因此,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或將暫停的傳言開始甚囂塵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副秘書長李萬里也表示:“放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就是希望催生鯰魚效應,促進市場發展。但是,目前并沒有看到預期的效果,有必要對審批條件進行調整?!?/p>
實際上,距離第15張生產資質發放的5月已過去了近2個月,相對今年開年以來一月發放一張資質的頻率,發改委的審批速度明顯放緩。
相信在相關部門未出面證實的情況下,新能源車企繼續申報資質的熱情不會被撲滅,但傳言應該對國內正在或已經建成電動車生產線的200余家新能源車企帶來警示。
以下為15家已獲得資質的車企近況:
01、北汽新能源
2016年3月,發改委同意北京新能源汽車實施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
項目介紹:北汽新能源項目總投資114950萬元,包含原有資產16672萬元以及新增投資98278萬元,項目建成后將在現階段2萬輛純電動車產能的基礎上,增加5萬輛產能,達到7萬輛產能的規模。
主要產品類型:北汽推出EC、EU、EV、EH系列車型,覆蓋B級到A00級、轎車及SUV市場。
產銷情況:2017半年度,北汽新能源累積銷量30154輛,其中,乘用車銷量17939輛,在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排名第二。
產業鏈延伸:開展戰略合作。北汽新能源與國軒高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項目上展開進一步。國軒高科參與北汽新能源A、B輪融資。
搭建共享汽車平臺。2017年,北汽新能源表示將在兩年內打造一個全國性、開放性的分時租賃共享系統--輕享汽車平臺。在全國范圍內聯合北京恒譽、北京出行、北京綠行三家分時租賃平臺,推出集公務、商務、旅游、市內、拼車等出行方式于一體的北汽共享汽車平臺。
目前,北汽新能源共享汽車運營城市涵蓋北京、天津、三亞等8大城市,運營車輛達1萬輛,為3000萬人次提供了綠色的共享出行,已成功積累了多達22萬的會員人數。
產能建設:2017年7月,隨著北汽順義高端基地二期暨15萬新能源汽車產能達成,加上此前北京采育基地的2萬輛產能,青島基地的4萬輛產能,北汽新能源汽車產能已經超過20萬輛。
預計到十三五末期,北汽新能源將在 “1(北京采育基地)+2(常州基地、青島基地)+I(北汽集團內部傳統乘用車生產基地)+P(社會合作伙伴生產資源)”基礎上,形成超80萬輛生產能力。
02、長江汽車
2016年4月,長江汽車獲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
項目介紹:長江項目投資總額為80090萬元,其中建設投資65000萬元,建設期利息1145萬元,流動資金13945萬元。資金來源為企業自籌26700萬元,申請銀行貸款53390萬元。項目建設規模為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
主要產品類型:純電動SUV逸酷,已展出樣車,生產資質審批中。
產業鏈延伸:在天津、遼寧建立了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在重慶建立了電池材料生產基地。正向研發動力電池組、輪邊驅動橋、電控、智能系統等核心零部件。
產能建設:杭州、昆明、貴州建立整車生產基地,其中杭州基地產能規模為10萬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