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21世紀經濟報道》曾對南都電源的石墨烯概念給予了密切關注,為了提醒股民理性對待股市概念。
2013年3月13日,南都電源股票一開盤的12分鐘后就被打在漲停板上,該日午間公司確認正在申請兩項石墨烯專利;在14日股價創下14.99元的一年新高后,隨著大盤的下跌,1月18日南都電源股價滑至14.08元,但這不妨礙市場將“石墨烯概念股”的光環冠加其身。
3月18日,在查證了南都電源的兩項專利后,一位石墨烯專家對媒體證實,南都電源在其動力電池上所采用的材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石墨烯,而是石墨烯微片(有時簡稱石墨烯片或石墨微片),“如果它添加了石墨烯,哪怕只是幾克,也足以支持南都電源破產”,專家說。
據媒體從香港理工大學了解到的信息是,石墨烯是二維結構的存在,以原子為單位,目前全世界的石墨烯產量不超過10克,總價值約為20億美元(約為124.3億元人民幣)。
發明專利=電池應用嗎?兩碼事!
根據公告,南都電源于2012年9月29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一種含有鉛石墨烯復合材料的鉛炭電池負極板”和“一種鉛石墨烯復合材料”兩項發明專利。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產業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趙斌元教授解釋,南都電源的上述兩項發明專利是同一方向研究領域的相關專利;其中,第二項專利為石墨烯材料的相關專利;而第一項專利則為第二項專利的應用。
趙元斌同時認為,南都電源的專利與真正意義上的石墨烯關系不大,“南都電源的專利應該稱之為石墨烯材料對鉛酸電池的改良技術更為合適”。
事實上,如果以“大石墨烯”概念來概括,可分為:石墨烯微片、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在國際學術研究的角度,后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石墨烯。
前述石墨烯專家解釋,石墨烯微片的英文為Graphite,石墨烯的名稱為Graphene。“石墨烯是單層的二維碳材料,石墨烯微片減薄后的石墨,厚度多在10層以上,橫向尺寸在微米級別,性質仍為石墨,并無石墨烯特性,在分類上仍屬于石墨。”
該報記者后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上查詢南都電源“一種鉛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專利,其說明中如是介紹:每個石墨烯片包含1-50個碳原子層;本發明的鉛石墨烯復合材料可以實現鉛顆粒與石墨烯片的有效結合,并且與鉛粉等鉛酸電池的負極活性物質也可實現更均勻的混合。
在此處,南都電源承認的兩處:專利使用的是石墨烯微片,而非石墨烯;碳原子層在1-50個,而非單層結構。兩相對比,可以確認南都電源的兩項專利與國際上承認的石墨烯并無關聯。
然而,就是這個被南都電源大肆炒作的“一種鉛石墨烯復合材料”專利實際上于2015年已經被專利局駁回,也就是黃了。
其實早在2011年,準備布局電動車鉛酸電池市場的南都,收購了當時剛剛公布申請了“石墨烯作為添加劑的鉛酸電池”發明專利的界首市華宇電源,2014年獲得專利授權。
但關于石墨烯電池的概念炒作南都卻沒有動起來,反而被去年天超兩家搶了風頭。不過奇怪的是,該專利卻在2016年和2017年被轉讓了兩次!如今這兩項專利到底誰在使用還是個迷!而南都的“石墨烯鉛炭電池”依然在炒,包裝上的專利號赫然寫著:201110150131.4!
概念炒作=好產品?扯蛋!
石墨烯的炒作自2011年中國寶安伊始,最后蔓延至華麗家族、上海新梅、金路集團、中航三鑫等企業,而華麗家族、上海新梅則借機套現——兩家公司背后的股東南江集團下屬的墨西科技做的卻是石墨烯微片。
廈門凱納石墨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方崇卿表示,生產出石墨烯并不困難,石墨烯生產技術是公開的,普通物理化學老師都能將其生產出來,難的是怎么批量化生產。
沈萬慈稱,石墨烯微片是從天然石墨加工而成。“目前市面上純度比較高的天然石墨也就一萬多元一噸,就是經過化學處理,加上機械粉碎、超聲處理等方法,最后做成石墨烯微片。”現在石墨烯微片價格在10-20萬元/噸之間,一公斤就是100-200元左右,改良動力電池用到的只是以克計算,成本提高不多。
在沈萬慈看來,目前市場上魚龍混雜,大家都在說自己是石墨烯,但沒有告訴大家到底是石墨烯微片、氧化石墨烯,還是真正意義上的石墨烯,“按照目前石墨烯的高昂價格,縱使運用到產品中,可能成本就提高了幾十倍以上,下游用戶是否會買單呢?”
但證券分析師認為,南都電源關于石墨烯的公告澄而未清,而2011年中國寶安類似的做法已給市場留下極為惡劣的前車之鑒。“南都電源應該明明白白地告訴大家,它采用的技術是石墨烯微片,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石墨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