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摩根大通亞太區高級副總裁、現摩根資本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華領集團高級顧問蔣海濤認為,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相結合,特別是新金融與新產業的融合,將成為資產管理和產業投資的重要途徑。
資管行業變局中
最近幾年,除了公募、私募和一些產業平臺旗下的投資機構以外,資管行業中已經出現多種屬性社會資本相互融合的趨勢。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和政府引導資金作為LP投資者共同以產業投資基金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蔣海濤表示,“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融合,一方面便于金融資本圍繞產業投資人熟悉的行業,在產業發展過程尋找投資機會,進行相關投資組合。另一方面,金融資本也可利用現代金融技術,幫助企業實施資本經營戰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價值創造最大化。政府引導資金重視產業引導,而非單純追求投資回報,這將吸引社會資本向新興產業的傾斜。”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嘗試。
金融創造價值
蔣海濤說,在英文語境里,金融等同于財務,都是“FINANCE”,說的是資產與負債、存款與貸款、不同貨幣兌換等等,其核心是信用交換。所以,古典經濟學認為,金融本身并不創造價值。
然而,現代金融的本質是價值創造,說的是經營活動資本化的過程。借助資本市場和資本經營手段,通過兼并、收購、重組,公司戰略轉型、業務流程再造、商業模式優化,乃至交易結構設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最終實現價值創造。
蔣海濤表示,所謂金融資本,無論是投行業務,投資基金,還是資產管理,應當具備現代金融意識和能力,在資源整合和價值創造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結合,就是借助現代金融技術,幫助企業實施資本運營戰略。本著“技術、產業、資本戰略協同”的理念,最大程度實現價值創造。而資本運營本身就是價值創造的過程。”蔣海濤強調。
近些年,越來越多非銀行金融機構主動擁抱產業資本。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融合,必將創造更大的價值。例如華領集團,新興產業投資正是其業務版圖的核心之一。
新產業倒逼傳統行業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以互聯網和新能源為代表,作為如今的投資熱點,新興產業是否能夠成為下一階段的風口還存在爭議。
蔣海濤對其持肯定態度:“新興產業充滿生機,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結合,以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改造傳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這可能是一條捷徑。新興產業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對傳統產業進行倒逼,從而對整個行業格局進行升級改造,而互聯網和新能源在這一點上表現尤為明顯。”
“互聯網就像一個神經系統,把所有產業孤島串聯到一起,激發出協同效應,這就是互聯網對于傳統產業的顛覆和升華。”作為后現代金融的發展趨勢,人類社會將會依托互聯網技術創新,實現傳統金融的顛覆和升華。有別于基于信息的互聯網生態系統,也有別于傳統全球銀行清算系統(比如SWIFT),在全球范圍將會出現一個以信用為基礎的,鏈接銀行、企業和個人的互聯網生態系統。蔣海濤表示,“在新能源領域,一度被作為化工材料使用的氫,也正逐漸步入我們的生活。早在1997年美國能源部已經預測,201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實現量產,2050年氫動力汽車將會主導整個市場。與傳統能源相比,氫能源的排放除了電、熱就是水,沒有其他任何污染物。未來社會石油、煤炭需求量將會下降,整個產業格局都會發生本質變化。”
蔣海濤認為,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相融合的趨勢會愈來愈明顯。而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聯網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會有巨大盈利機會,一旦把握,就能贏得巨額回報。
技術、產業、資本的戰略協同
蔣海濤有幫助國內外企業上市、兼并收購、資產重組的多年經驗,這讓他對新興產業的投資有著獨特的戰法。
“在新興產業培育階段,借助傳統企業的產業平臺和盈利業績,嫁接新興產業,實現技術、產業、資本戰略協同,這樣的投資機會更具價值創造的空間”。他進一步解釋,“技術上的成功,并不等于產業上的成功;技術成功、具有產業潛力,但是沒有資本力量的推動,沒有資本經營的能力,這項技術也很難發展起來,投資者未必實現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蔣海濤進一步指出,“技術、產業、資本是三個不同的體系。技術路線成功不等于產業路線成功,產業路線成功不等于資本路線成功。只有技術路線、產業路線、資本路線有機融合,戰略協同,才能最大程度上實現價值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