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年遇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輪上游正極材料領域的產能擴張布局正風起云涌。
鋰電網統計,自2017年1月份以來,已先后有廈門鎢業、當升科技、科恒股份、天賜材料、湘潭電化、優美科等近8家企業在國內投擴建正極材料,涉及投資金額達60億元,產能規劃則超32萬噸。
在參與擴張的企業中,有像優美科這樣的國際企業,有像當升科技、廈門鎢業這樣的傳統正極材料企業,也有像天賜材料這樣從其它鋰電核心材料領域延伸進來的企業,同時,還有一些外來新面孔。
在擴產的產品選擇上,絕大部分的布局都集中在動力電池用正極材料領域,同時,隨著下游對于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的要求提升,企業都開始針對性的布局高鎳三元材料、納米級磷酸鐵鋰材料等。
產能加速布局的推動力,一方面是企業對于動力電池未來市場的樂觀研判,另一方面則是來源于客戶需求的增長。
優美科集團大中國區高級副總裁馮初賢表示,加大在中國的正極材料投資是基于長期看好在中國政府支持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以及對市場的承諾。
與優美科不同,當升科技產能擴張的直接推動力就是下游需求的增長,在其擴產項目的公告中,當升科技表示,由于公司產能仍然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公司亟需擴產以滿足下游需求。
除了樂觀的市場預計以及下游明確的需求,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分析認為,正極材料產能擴張大潮集中出現的還包括,正極材料企業希望通過新建項目與大客戶形成戰略合作,并通過產能規模的提升來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大躍進式布局的同時,產能過剩將成為接下來市場最大的風險。以磷酸鐵鋰為例,GGII預測,到2018年國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有效產能將達30萬噸/年,磷酸鐵鋰材料產能將出現明顯過剩,磷酸鐵鋰材料行業競爭更加激烈。
與此同時,正極材料價格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且能夠滿足動力電池企業對更高性能材料的企業并不多,GGII判斷,未來市場上將出現中低端材料產能過剩,價格戰將進一步激烈,總體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鋰電網整理了1月份以來進行產能投擴產布局的7家企業。
當升科技5億新建高鎳正極材料產線
當升科技(300073)3月2日公告,公司擬募集資金15億元,其中11.6億元投資江蘇當升鋰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三期工程,9000萬元投向鋰電材料技術研究中心,2.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公告顯示,江蘇當升鋰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三期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18000噸/年的高鎳多元材料生產線,生產線將按照NCM811/NCA的標準設計,同時具備生產不同類型的多元材料(NCM523、NCM622、NCM811和NCA)的能力。
據悉,當升科技目前擁有NCM622約2000噸/年生產能力,正在建設中的江蘇海門二期工程第二階段項目預計將于2017年下半年完成調試,公司將增加NCM622約4000噸/年的生產能力。
天賜材料新建年產2.5萬噸三元正極材料項目
天賜材料(002709)3月3日公告,與控股子江西艾德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江西艾德”)和臺州市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天賜材料將在臺州新建年產25000噸鋰電三元正極材料的項目和遷建年產25000噸磷酸鐵鋰產線回臺州的項目。
天賜材料表示,本次與臺州市政府簽訂的投資框架協議,為公司在鋰電池正極材料布局的又一重大舉措,有利于繼續完善公司在鋰電池正極材料領域的產能和品種布局,充分發揮產業協同效應,符合公司鋰電池材料的整體發展戰略。
科恒新能源擬投年產3萬噸正極材料項目
3月初,科恒股份年產3萬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催化功能材料2000噸項目擬落戶廣東英德。
據悉,項目建設單位為英德市科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項目主要生產產品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催化功能材料,產品規模為年產磷酸鐵鋰5000噸、鈷酸鋰10000噸、三元正極材料15000噸、催化功能材料2000噸。
優美科總投資30億元鋰電池材料項目簽約
2月28日上午,廣東江門高新區(江海區)舉辦重大產業項目投資協議簽約儀式,比利時優美科集團(下稱“優美科”)投資的新能源汽車材料項目成功簽約落地。
優美科是全球知名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制造商,此次計劃在高新區(江海區)投資30億元,打造年產量20萬噸、產值超百億元的全球最大新材料產業基地。
優美科集團大中國區高級副總裁馮初賢表示,這個20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以及所需要的前驅體和配套的鎳鈷擴產項目,是優美科集團在中國20多年來繼諸多成功的投資案例之后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投資,它既代表了優美科集團積極參與建設中國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決心,和長期看好在中國政府支持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以及對市場的承諾。
裕能新能源年產1萬噸納米級磷酸鐵鋰項目投產
2月27日,記者獲悉,年產1萬噸納米級磷酸鐵鋰的湖南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廠項目正式投產運行。
湖南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廠是湘潭電化新材料的二期項目之一,位于雨湖區工業集中區規劃范圍內,經營范圍為磷酸鐵鋰系列新能源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項目投產運行后,已啟動了兩條生產線,一期3000噸磷酸鐵鋰已經全面達產。接下來,該項目將全面加快第三條生產線試運行,力推二期7000噸磷酸鐵鋰在年底超額完成。
三秋新能源5.1億元正極材料項目開工
2月17日,年產2萬噸鋰正極材料項目由山東三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1億元建設,主要生產磷酸鐵鋰、無水草酸亞鐵等鋰電池正極材料。
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總建筑面積32208平方米,新建年產4000噸的無水草酸亞鐵生產線、年產5000噸的磷酸鐵鋰生產線及配電室等其他輔助設施;二期總建筑面積96624平方米,新建年產12000噸的無水草酸亞鐵生產線、年產15000噸的磷酸鐵鋰生產線。
項目建成后,年可生產鋰正極材料20000噸、無水草酸亞鐵16000噸,實現銷售收入22.7億元。
廈門鎢業合資建年產2萬噸動力正極材料項目
2017年1月初,廈門鎢業(600549)公告,公司擬由全資子公司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廈鎢新能源”)與福建閩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閩東電力”)在寧德市合資成立寧德廈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寧德廈鎢新能源”)。
寧德廈鎢新能源注冊資本13億元,其中,廈鎢新能源出資70%,閩東電力出資30%。新公司首期出資1億元,其中廈鎢新能源以現金出資7000萬元,閩東電力以現金出資3000萬元;后續根據投資項目進度分期出資。
廈門鎢業表示,鑒于目前車用鋰離子三元材料市場正處于快速成長期,為滿足市場需求,利用技術優勢擴大生產規模,公司擬由全資子公司廈鎢新能源與閩東電力合資成立寧德廈鎢新能源,共同投資建設年產2萬噸的車用鋰離子三元材料生產線,主要生產銷售高鎳三元材料。
廈門鎢業稱,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車用鋰離子三元材料產品供不應求,而國內大的電芯廠商都在布局動力鋰電池,均在尋找合格的動力型高鎳三元材料廠家,公司通過本次投資擴大高鎳三元材料產能,將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將為今后幾年的鋰電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