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歷雞年未到,不少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企業已是激情滿滿,蓄勢待發,有的“金雞報曉”,第一時間發布2016年業績快報,有的“聞雞起舞”,趕著擴建產能或者升級產線,為新一年的市場謀篇布局。
經歷了猴年的跌宕起伏,大多數企業都已是身經百戰,騙補核查風暴后,“殺雞儆猴”的效果不言而喻,“雞鳴狗盜”的邪路得到一定遏制,而在“猴年馬月”之后終于等到的補貼新政,則讓車企和動力電池企業的壓力陡增。一位屬雞的業內專家猜測,雞年雖不至于“雞飛蛋打”,但行業依然可能會呈現 “雞犬不寧”的態勢。
以動力電池企業的視角而言,來自降成本和應收賬款的壓力、產能擴張的壓力、產品性能提升的壓力、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壓力,成為其新一年頭頂高懸的四把達摩克里斯之劍。
降成本和應收賬款壓力。由于補貼調整,車企給予動力電池企業降成本的要求高達20~50%,同時,補貼從事前預撥改為事后清算,并對于“非個人用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申請補貼,要求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這意味著至少增加一年的補貼延后,這些資金壓力都一定程度上被車企轉嫁到電池企業。
同時,鋰電網獲悉,目前,車企給到電池企業的賬款普遍都長達9個月以上。降成本壓力加上應收賬款的壓力,將對于電池企業提出巨大挑戰。
產能擴張壓力。就在本周,有媒體報道稱,《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已經完成了多輪征求意見,不久將對外正式公布。與1個多月前征求意見稿相比,修改版的《規范條件》將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門檻調低至30億瓦時至50億瓦時范圍。
雖然調低了門檻,但鋰電網調研,按照2016年的實際產能,能達到30億瓦時的企業不超過10家,盡管多位業內人士指出,規范只是作為是引導性文件,不是法規性文件,并不是準入門檻,但多數動力電池企業依然會看中其白名單的意義,都打算進行產能擴建。
按照GGII的此前分析,建設一個10億瓦時動力鋰電池產能項目,電池企業需要在包括土建、設備及安裝、流動資金和其它費用方面投入資金中位數為4~6億元,由此來看,擴產對于動力電池企業資金的壓力不言而喻。
產品性能提升壓力。根據調整后的補貼政策,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成為重要的參照標準,在新能源客車領域,鋰電網調研顯示,大部分電池企業的系統能量密度還僅僅停留在90wh/kg左右,這意味著按照新的政策,只能拿到最低的補貼標準。
要想拿到最高額度的補貼,就必然要求動力電池企業進行技術和產品的升級,如果無法實現相應的技術標準,則面臨著被整車企業拋棄的風險。
原材料價格波動壓力。2016年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等原材料的漲價潮讓動力電池企業心有余悸,盡管2017年不至于再現去年的瘋狂,但經由此輪漲價潮之后,核心材料的現款現貨已是主流,這給面臨降成本和回款壓力的電池企業絕對是不小的挑戰。此外,動力電池企業還要提防銅箔、鋁箔、添加劑等材料的價格波動風險。
種種壓力之下,讓隨之而來的雞年注定不會是風平浪靜,行業洗牌的聲音已經不絕于耳,稍有不慎,動力電池企業多年的積累就可能 “雞飛蛋打”,多位業內人士提醒,一方面要腳踏實地聚焦于技術和產品,另一方面,要在資本導入、供應鏈協作、客戶風險把控等方面做好儲備,這樣才有可能最終傲立雞群。
來看本周鋰電行業大事~
1、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
本周,工信部政法司對外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下稱《規定》),《規定》共三十二條,主要規定了如下內容:一是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和范圍。二是完善了生產企業準入條件。三是完善了產品準入條件。四是建立了運行安全狀態監測制度。五是完善了監督檢查措施。六是強化了法律責任。
戳此查看《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
《規定》從以下三個方面,強化了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安全要求。
一是完善生產企業和產品準入要求。《規定》要求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具備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所必需的設計開發能力、生產能力、產品生產一致性保證能力及產品安全保障能力;申請新能源汽車產品準入的,應當符合《電動汽車安全要求第1部分:車載可充電儲能系統(REESS)》《電動汽車碰撞后安全要求》等電動汽車安全專項檢驗標準。
二是建立新能源汽車產品運行安全狀態監測制度。《規定》要求生產企業建立新能源汽車產品運行安全狀態監測平臺,按照與新能源汽車產品用戶的協議,對已銷售產品的運行安全狀態進行監測,并妥善保管運行安全狀態信息。
三是建立了“叫停”制度?!兑幎ā访鞔_了生產企業發現新能源汽車產品存在安全等嚴重問題的,應當立即停止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采取措施進行整改;生產企業不能保持《準入審查要求》,存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隱患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應當責令其停止生產、銷售活動,并責令立即改正。
2、優美科購買3M旗下NCM系列專利
Umicore(優美科)官網發布新聞稱,Umicore已從3M獲得鎳鈷錳(NMC)專利族的所有權,這種正極材料可廣泛應用于鋰離子電池中。
通過這一交易,Umicore獲得了先前已經獲得3M許可的三個專利(US6964828-Lu-Dahn,US6660432-Paulsen,US7211237-Eberman)的所有現有的和未來的許可權。這些專利共同涵蓋韓國,中國,日本,歐洲和美國,有效期為2021年至2024年,Umicore接管3M的現有許可證持有者的所有權利和責任。
戳此查看《優美科購買3M旗下 NCM正極材料系列專利》
在不少國際領先的電池和電池材料生產商看來。3M旗下的NMC正極材料系列專利提供了功率,能量,安全特性和低成本的卓越平衡。因此,這些材料已成為電動汽車和儲能應用中的大型鋰離子電池。
“我們很高興獲得這些專利的完全所有權。這些專利所涵蓋的NMC電池材料技術是行業中的主流方向和趨勢,并且被納入今天和不久的將來正在推出的電氣化車輛平臺的大多數電池中。作為一個成熟的市場參與者,Umicore有能力在全球范圍內繼續執行這些專利。我們還將繼續與3M進行成功的技術合作,以進一步提高鋰離子電池系統的整體性能。“Umicore充電電池材料業務副總裁Kurt Vandeputte說。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