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2月31日,財政部官網對外發布了四部委《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至此,業內苦盼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最終落地。政策制定者對于當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狀態和成本狀態非常了解,能夠站在為行業更好發展的位置制定政策。
1) 推薦車型目錄門檻提高并動態調整。
2)除了燃料電池電動車,補貼標準大幅下滑,國補下降幅度為20%~40%。
3) 對地方政府的補貼有了明確的規定,不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
4) 補貼方式由預撥制轉為年度清算制。
5) 非個人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在申請補貼前有累計里程要求(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作業類專用車除外)。
6) 以動力電池為補貼核心,并以能量密度為補貼調整系數的依據,特別是新能源客車,其補貼受動力電池的性能等級差異較大。
7) 除燃料電池汽車外,補貼將繼續退坡。
對于此次政策調整,不少業內人士也第一時間在朋友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國軒高科總裁方建華在朋友圈寫到:期待已久的補貼政策最終還是在新年鐘聲敲響之前出臺了,一方面彰顯了中央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扶持的堅定決心,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政策對產品技術要求尤其是監督監管措施,必將有效遏制投機行為,促進行業更加健康有序發展。當然,有些指標的要求如果能廣泛征求專業意見,可能會更加有效,甚至避免產生干擾企業選擇技術路線之嫌…
@遨優動力總經理陳光森:業內都為了補貼政策落地而開心,但是新的補貼政策只有有技術和資金實力的才能玩了,要達到電池包的安全標準,不只要是技術過硬,每個電池包撿測成本需幾百萬元。電動車動力電池是技術和資金密集,要三思而行。
@華霆動力總經理周鵬表示:新能源汽車是戰略新興產業,三學之一是戒:戒騙補、戒互害;二是定:專注客戶需求而不是補貼需求、專注長期市場而不是短期利益輸送;三是慧:投資回報、長期生存和全價值鏈生態。
@微宏動力仝志明:以電池能量密度為一項參考指標進行補貼可能會促進輕量化技術在電池pack 上的應用。電池企業會比整車廠在車輛上應用類似技術更激進和快速。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