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2月7-9日召開的2016高工鋰電暨電動車年會中,天勁股份董事長曾洪華將對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密集規范形勢下的政策做出深刻解讀。天勁股份創立于2006年,是一家專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天勁股份作為華南地區首批掛牌新三板的新能源企業,已經發展成為我國聚合物動力電池的知名品牌。
天勁股份董事長曾洪華
據了解,天勁股份近兩年無論是技術還是業績都實現了極大突破,目前已經成功入選工信部第四批《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推廣目錄。2016年上半年,天勁股份的營業收入2.02億元,凈利潤更是大幅增長113.75%,可謂我國動力電池界一匹黑馬。
而對于近期流傳的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案,曾洪華則表示,針對電動客車的補貼的技術要求大幅提高,同時補貼標準卻大幅下降。對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的要求,表明了政府傾向于在電動客車上也有機會采用三元電池的態度。
曾洪華認為,企業和市場首先需要時間消化理解政府的政策意圖,然后企業在進行投資行為,同時社會資本跟進,市場和消費者再花時間接受。
針對日前工信部新出的《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中要求電池企業產能必須達到80億瓦時的門檻,曾洪華認為,可能會導致電池行業進一步掀起再一輪擴產潮,這樣也不利于新材料,新產品、新技術的成長與創新。
以一個80億瓦時動力鋰離子電池產能項目為例,這需要企業在土建、設備及安裝、流動資金和其它費用方面投入資金大約為32-48億元,此外還需要配備相應的設備、材料、人員、資金、產品品質等,這些資源均無法短時間匹配。
在曾洪華看來,動力電池系統的產業鏈非常長,非少數一兩家企業可以做完,在這個龐大的產業鏈中,天勁股份作為一家獨具創新研發能力的中等規模的企業,其定位一直十分明確:“完整能力+開放平臺”,天勁股份不僅能為用戶提供高性能端到端的動力電池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又能為合作伙伴進行不同層次平臺的賦能,助力合作伙伴的成功。
據曾洪華透露,天勁股份2017會啟用多條軟包動力電池全自動化PACK產線,同時公司動力電池產能2017年將提升至2.0GWH。其中系統模塊化、裝配信息化、診斷可視化、安全可量化、售后數字化是其自動化產線的設計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