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不|91免费视频观看|成人av小说|久久精品影视大全|亚洲第一伊人

歡迎訪問鋰電網(li-b.cn),鋰電產業鏈服務全平臺!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  廣告單價 |  鋰電資訊
首頁 > 資訊 > 訪談 > 比亞迪王傳福:中國城市不應該在輪子上發展

比亞迪王傳福:中國城市不應該在輪子上發展

來源: | 作者:admin | 分類:訪談 | 時間:2016-10-16 | 瀏覽:8661
文章頂部

       在10月13日比亞迪“云軌”的通車儀式上,“電池大王”王傳福頗有情懷地說了這么一番話:中國城市不應該在輪子上發展,而應該建設軌道型城市,通過立體化的發展解決城市,特別是中小城市運量的發展需求。

比亞迪王傳福:中國城市不應該在輪子上發展

  聽起來這番話似乎是在為剛剛通車的“云軌”做背書,但其實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也非常迅猛,而如何平衡二者的關系,似乎是比亞迪面臨的新課題。

  云軌其實就是空中電動巴士

  雖然云軌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玄幻色彩,但王傳福對它的定義就是空中電動巴士,這與比亞迪在電動巴士方面多年的開發積累不無關系,當然更是建立在比亞迪電池、電機、電控這“三電”核心科技的多年修煉之上。

  對于云軌來說,最大的特點就是“輕量化”,由于采用跨座式單軌結構,也就是用一組垂直間距1.5米的輪子抱住水泥梁,因此從結構上來說就與雙軌形式的地鐵、輕軌不同,也正是因此,其建設成本只有地鐵的1/5,且具有爬坡能力強,穩定性好,建設周期短并且占地面積小等特點。據說,只要道路中間有寬度超過1.1米的綠化帶,就可以架設云軌的支柱以及軌道。

  當然對于比亞迪來說,優勢在于列車本身的機電一體化。很多人都知道,像山城重慶在幾年前就有類似形式的軌道交通了,但除了鋪設結構上的不同以外,重慶的解決方案使用的并不是“電車”,而是需要額外建立變電站供電;而比亞迪云軌的解決方案就像前文所說,是一節節電動巴士。

  據王傳福介紹,云軌有這樣兩個發揮出自身優勢的特點:一是電能回收,由于軌道交通頻繁剎車進站,因此在剎車時回收電能可以增加大約30%的電量,達到節能的目的;二是云軌本身是有電池的,當出現緊急情況時,可以依靠電池行駛10公里安全到達車站。

  從這方面來說,云軌完全應用了比亞迪的優勢資源,這也就難怪王傳福會從新能源汽車跨向軌道交通這個產業了。

  如何應對三四線城市堵車?

  這些年比亞迪一邊在銷售新能源汽車,一邊也在通過大量的4S店摸清市場需求。據王傳福介紹,比亞迪汽車增長速度最快的就是3-4線城市,每年增長速度達到15%,5年基本翻一倍,但是城市道路增長率只有每年1%,可想而知堵車是必然的事情。

  而這些3-4線城市從100-300萬人的出行需求量來說,地鐵的高投入建設并不理想,反而是造價低、周期短、站點密集的云軌更有優勢。這也就是為何在通車儀式的前一天,汕頭就和比亞迪簽訂了合作協議,據說對此感興趣的城市還有20多個,不能不說這個差異化的牌打得恰到好處。

  坦率的說,以前我對王傳福的了解,更多是在技術層面上,認為他是一個工程師導向的“技術宅”,但隨著比亞迪對新能源市場的滲透,王傳福的思考層面已經轉向了未來城市出行需求這個層面。

  他認為城市需要有主力運量,也要有中小支干線運量,二者要結合起來,進行大中小的匹配,而不是一味追求大運量。

  他還坦率地說:“中國城市必須有正確的發展方向,軌道化就是一個方向,個人交通在中國行不通。建設車輪上的城市還是軌道上的城市,平面城市還是立體城市,是未來很多城市要思考的問題。”

  這方面大家經常用兩個極為相似的亞洲國家作對比,就是人口相當的東京和北京,之所以東京汽車保有量在遠遠超過北京的情況下(東京汽車保有量為800萬,而北京500萬),堵車程度卻遠沒有北京“恐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長達1700公里的軌道交通,這其中有很多就是中小運量的線路。

  新能源汽車和軌道交通是不是矛盾?

  比亞迪是第一個涉足軌道交通領域的民營企業,同時也是新能源汽車的龍頭廠商,如果按照王傳福的說法,理想中的出行結構應該是建設立體化的交通線路,而減少私家車的出行,那么這豈不是左手矛,右手盾,自我斷送新能源汽車的前途?

  王傳福接下來的觀點,可能會讓相當一部分私家車主感到“刺耳”,但確實被很多人提過:鼓勵買車,限制開車。

  所謂限制開車,應該是限制不必要的出行,以及高峰密集時期的出行,例如幼兒園接送孩子、買菜、上下班等等;而真正應該開車的是周末這種休閑時光。這種理想化的出行方式,無疑就是結合了公共交通與個人出行兩種方式,并且在這之間做到平衡。

  對于比亞迪自身來說,純電動汽車是穩步發展的根基,而軌道交通是新的商機,對比亞迪來說是未來的千億級規模市場,所以二者的發展是兩條路線。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

分享到:

合作機構: ofweek鋰電網 | 電池在線網 | 亞太電池展 | 巨典展覽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覽 | 亞化咨詢 | 知行鋰電 | 高工鋰電 | 深圳市電源技術學會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鋰電網(li-b.cn) | 粵ICP備18158530號


掃碼關注微信
獲取更多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