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高工鋰電張小飛就關于電動物流車產業發展相關問題接受了央視財經頻道《交易時間》采訪。
2015年我國電動物流車呈現爆發式發展的勢頭。2015年我國電動物流車產量達4.49萬輛,相比2014年的2178輛增長超20倍之多。
但是在2016年上半年,在經歷清查騙補風波之后,電動物流車的補貼政策一直未明確落實,導致電動物流車的產量遠未達到市場預期。
2016年上半年全國各整車企業接到純電動物流車訂單總數已經超過7萬輛,但受政策影響,車企都在觀望中,還沒有開始批量出貨。
除了政策補貼因素外,充電樁也是制約電動物流車推廣的一大難題。
張小飛表示,根據國家政策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車樁比例將達到1:1。屆時,電動物流車在整個城市的充電問題將得到解決。張小飛并未給出任何推斷的依據,并不排除信口開河的可能性。不過,我們可以拭目以待,是否會如張小飛預言那樣,還是會打臉?
“但在城市與城市之間,由于物流車運送距離較長,充電樁的建設還有待進行,因此推廣上還會受到一定影響。” 張小飛表示。
9月8日,財政部公布了新能源騙補名單,業內人士認為,名單公布后,新的國家補貼政策可能會提高對于電池質量和能量密度的要求。
在電動物流車領域,單位在質量能量在消耗量的指標調整對車企影響較大。生產企業生產水平良莠不齊,裝載電池的質量也差距較大,政策的調整,將迫使企業進行技術升級。
隨著城市物流的發展,以及社會對物流行業環保、節能要求的不斷提高,在政府強有力的補貼政策的推動下,電動物流車將會憑借成本低廉、環保清潔等優勢,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新的增長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