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工電動車網整理發現,截至目前,進入前四批規范條件目錄的企業共有57家。前三批企業目錄名單數量分別為10家、7家以及8家,前三批目錄共25家。第四規范企業目錄數量激增至32家。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副院長羅煥塔認為,前三批公布的數量十分有限,相反在第四批和第五批名單會相應增多。“這將是一個大鍋飯的名單,大部分企業都有飯吃。”
另外他還指出,進入目錄只是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由數碼電池跨入動力領域的第一關,我國的電池企業要有長遠發展的規劃和持久戰的準備。
高工電動車網整理發現,暫時沒有一家外資品牌進入。對于此前呼聲較高的韓國三星、LG等入圍《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將暫時告一段落。
同時有業內人士認為,對國產電池企業來說,企業進入目錄是好事,但國產電池企業仍要保持清醒,畢竟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質量才是市場評判產品的主要標準,LG、三星等企業仍有較大希望入圍。
羅煥塔也表示,暫時還沒有一家外資企業入圍,說明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受到的政策影響較大,政策風險會大過市場風險。
符合《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第四批)
(一)單體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