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那些外表光鮮亮麗,媒體紛紛關注的2C(to customer)公司以外,資本正在加速流向2B(to business)領域。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2B領域融資不足百家,而去年僅僅前三季度獲得融資的2B企業就已經超過300家。
在2B爆發的背后,是中國成本優勢的大量喪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曾援引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全球制造業成本變遷報告》:如果說美國制造業的成本是100,那么中國的就是96,只相差4個點。其中一個關鍵點是,勞動力越來越貴,過去7年中國人力成本的年均復合增長超過12%,而且增長的勢頭仍在繼續。這意味著能夠幫助企業提升效率的各種2B服務在中國將擁有龐大的市場。
但一位2B從業者也對騰訊科技表示,相對于2C行業,2B往往并不顯得那么性感,也很難出現爆發性增長。
不過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曾公開表示:下一個BAT可能出現在2B領域。更要引起注意的是,這兩年主打2C的O2O項目已經被貼上寒冬的標簽,而2B行業卻正在引發資本的追捧。
B2B正在改變
在2B領域有兩個主要分類,一是針對電商領域的B2B,二是針對企業的軟件服務類。
最為外界所熟知的自然是B2B,他們曾經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高富帥,今天他們依然在沒有人關注的角落里默默貢獻了電商行業中超過八成的市場份額。這個行業最新的大玩家是國內鋼鐵類B2B電商找鋼網,2016年年初,找鋼網宣布新一輪融資,11億人民幣,這也是迄今為止B2B行業規模最大的單筆融資。
在找鋼網身上集中體現了資本熱度的變化,在僅僅幾年前,找鋼網曾經發送了幾百份商業計劃書,但并沒有任何投資機構表示出興趣。大資本的涌入背后自然是對行業的看好,前央視新聞聯播主持人郎永淳在離開央視后就任找鋼網高級副總裁和首席戰略官,負責公共事務體系建設、戰略研究等工作。
找鋼網絕非孤例,以旅游、鋼鐵、物流等領域為代表的B2B電商頻繁獲得融資,這讓B2B行業重新回到舞臺的聚光燈下:老牌B2B電商網站慧聰網連續發起B2B領域的收購案,從而整合產業鏈上下游;阿里巴巴上線1688采購商城,著力打造B2B市場;京東也涉足企業采購,進軍B2B領域。
更多的B2B開始引進新技術,電商服務商銷售易創始人、CEO史彥澤對騰訊科技表示:“現在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所有的企業都在考慮如何用新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來提升競爭力,這就是企業需求的改變。”
化塑匯創始人智建鵬則對騰訊科技表示:“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的迅速發展,很多新的機會和技術都會和原來的B2B模式進行結合。”找鋼網CEO王東則對騰訊科技表示,此前的B2B很少涉及到大宗商品交易,但這卻是一個超級龐大的市場。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