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數年的積累,華為手機終于迎來爆款Mate7。
余承東認為,大多競爭對手要么在走下坡路,要么后勁不足,
2015年將是華為手機挺進中高端的關鍵年。
三四年以前,華為做白牌手機。我來管消費者業務以后,從2011年戰略調整,放棄白牌,用華為自有品牌。以前華為手機上面打的都是沃達豐,是運營商LOGO,沒有華為LOGO。華為LOGO只是在電池里面,摳開里面才能看見,很小,消費者看不到。
我們做了改變,堅持精品戰略,三四年時間堅持下來才取得今天的成績。實際上,之前Ascend P1、P2都賣得不夠好。2012年初在美國發布Ascend P1,那款產品銷量大大低于預期,只賣了幾十萬臺,價格不到3000元。其實我們Ascend P1產品也很好,但是消費者不知道華為品牌。Ascend P6開始逐步地取得一些成功,賣到450萬臺,Ascend P7做得更好一點。
經過這幾代產品的積累,才取得了Mate7的成功。我們推出了Mate7尊爵版,定價4300元,結果被炒到五六千元。
我們財年到2014年12月底,預計華為消費者業務超過120億美元,2013年是90多億美元,包括智能手機整個領域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爆款提前7個月來臨
現在華為Mate7賣斷貨,最核心原因是消費者喜歡,激勵我們堅持做消費者真正喜歡的產品。Mate7有大屏幕,窄邊框,觸摸式指紋,電池續航能力強,這些優勢在iPhone6 Plus發布以后更加明顯。同樣是大屏手機,iPhone6 Plus這個產品做得非常不夠極致,5.5寸的屏比我們6寸的屏外形上還長一點,大家非常失望。不過,因為蘋果有品牌慣性,還會好賣。三星S5和Note4,賣得非常差,外觀、性能等方面,沒有什么本質的進步。
我們在營銷上做了很多,通過互聯網、社交網絡媒體營銷,讓消費者了解產品特點、賣點,對消費者來說,華為Mate7是一個驚喜,造成了Mate7的熱銷。本來預計三個月的量三天就賣光了,預期誤差太大,嚴重供不應求。原來預計2015年Ascend P8發布上市以后,才能取得熱銷,沒想到Mate7把這一日期提前了七個月。
國慶節之后就發現Mate7熱銷,當我們發現熱銷的時候晚了,所有店里樣機都被賣掉了。突然這么好的反應,整個團隊感到非常震驚。Mate7用戶,很多是蘋果、三星高端客戶轉過來的,都是CEO、總經理級別的人物,像比亞迪王傳福。
現在一天供應兩三萬臺,到店就搶光,搞得我跑到供應商催貨。銷售速度大大超過了P6。我們根本沒有搞饑餓營銷,上游供應鏈跟不上。像最新一代技術JDI的負向液晶屏,全世界第一款,對比度非常高。它們也是蘋果供應商,增加產能要一個過程。
好多年都沒有聯系我的人,打電話來找我來買Mate7。十幾年前賣我寶馬車的人,幾年前賣我保時捷車的人,多年前賣我房子的人,好長時間沒跟我聯系過,都來找我買手機,還有過去的同學、朋友。我們很多員工,包括主管都遇到同樣問題。這簡直是在中國最熱的一款產品。手機市場從來沒有哪一款國產機需要搶。有人買了以后很喜歡,自己主動推薦,我弟弟就是個明顯例子。我弟弟自己開公司,之前他買華為手機送客人,自己不用。用Mate7以后,把iPhone扔了,用華為手機。他也遇到困惑,說現在很多人找,你哥不是在華為嗎,能不能幫忙買到?
我們是雙品牌,差異化,做精品戰略,把低端砍掉。榮耀獨立一年取得的成績超出了期望,尤其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探索,這塊起步比有些公司晚了三年時間,很短時間內迅速趕上了。原來我們不是很清楚怎么做互聯網、電商、營銷,(榮耀總裁)劉江峰帶領的團隊做了很多的探索。比如渠道的扁平化,傳統的渠道分銷成本高,國包商、渠道、零售商,一層層的,大概需要30%左右的渠道空間。用互聯網以后,可以省掉25%到30%,就是可以直接賣給消費者了。中國的商業地產、人力成本、租金,都太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