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國辦《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的頒布,國家將降低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門檻也將成為現實,而在此前一直曝出可能國產的特斯拉卻表示,短期內不會考慮國產項目。
今天下午,特斯拉開始向杭州消費者交付車輛,在交車儀式之后,特斯拉全球銷售和服務副總裁Jerome Guillen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指出,產能目前并不是特斯拉面臨的最大困難,特斯拉位于美國加州弗里蒙特市(Fremont)的工廠,此前是一家豐田的生產工廠,設計總產能為50萬輛,而今年特斯拉的銷售目標只有3.5萬輛,產能非常富足,短期內沒有產能對外轉移的計劃。
指導意見指出,國家將制定新能源汽車企業準入政策。要研究出臺公開透明、操作性強的新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準入條件,支持社會資本和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參與新能源汽車科研生產。
此前也有臺灣媒體報道稱,特斯拉電動車創始人馬斯克有意向與鴻海集團合作造車。據悉,馬斯克在特斯拉的股東大會上表示,如果特斯拉能夠與郭臺銘的富士康合作造成,將抬高特斯拉的產能。而早些時候的消息顯示,特斯拉已與富士康有合作關系,但還沒有涉及到整車組裝。
但實際上,制約特斯拉發展的并不是產能不足,而是電動車生產所需的電池供應不足,現在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為松下,而為了擴大產能,特斯拉已經著手準備建造自己的超級電池生產工廠, 據特斯拉稱,超級電池工廠將會在2017年投產,2020年全面正常運營,這座工廠生產的鋰電池,可以用于每年滿足50萬輛電動車所需。(據稱日本松下公司將成為電池工廠的合作伙伴,松下也有可能向工廠投資兩億美元。)
Jerome Guillen表示,特斯拉進行產能外移的時間節點是美國工廠的產能達到生產極限,才可能會考慮在幾個大的市場上進行生產。或許那個時間,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那時才可能在中國進行生產。
此外,特斯拉全球副總裁、特斯拉中國區負責人吳碧瑄還告訴本報記者,特斯拉不會考慮代工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