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至今,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政策。盡管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同比增長2.2倍,但是與同期我國1168.35萬輛汽車銷售總量比,新能源汽車占比還不到0.2%,新能源汽車仍然面臨“久推不廣”的難題。
在北京,每兩個月進行一次購車搖號,新能源汽車與傳統(tǒng)汽車冷熱“溫差”凸顯:在6月末的搖號中,個人新能源汽車1666個指標配置仍不需搖號,而個人傳統(tǒng)內燃機汽車2萬個普通指標中簽率則“百里挑一”。
在新能源汽車“久推不廣”背后,“車好買,電難充”是核心問題。在北京,能夠行駛200公里左右的北汽純電動E150EV,享受完國家、地方補貼以及免征購置稅總計優(yōu)惠10多萬元后,車價只有12萬元左右。然而,由于公共場所缺充電設備,車主必須在住所或單位擁有單獨的車位來安裝充電設施,這在本來就面臨停車難的大城市中難上加難。再加上一些小區(qū)物業(yè)公司不積極配合車主安裝,物業(yè)“最后一公里”瓶頸也制約了電動汽車推廣。
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認為,從免稅到公車采購,這些推廣政策將繼續(xù)起到杠桿作用。此次多部委聯(lián)合給出的 “時間表”和“路線圖”,對公車采購數(shù)量、汽車與充電接口比例等都作了量化的要求,將對新能源汽車起到更直接、更廣泛的推廣示范作用。尤其是此次中央提出地方政府應在限號行駛、牌照額度拍賣、購車配置指標、道路優(yōu)先通行等政策上給予新能源汽車優(yōu)惠,也將使新能源汽車產生更多“綠色誘惑”。
據(jù)介紹,我國目前具備新能源汽車批量生產能力的企業(yè)共有97家,進入《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目錄》的車型628款。一些電動汽車續(xù)航里程已達到200公里以上,電池使用壽命6年以上,完全具備在公務用車領域推廣的條件。而國內汽車領域一個消費現(xiàn)象就是私家車消費跟著公車采購導向走。因此,本次公車新能源化,將有望破解新能源汽車“久推不廣”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