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是一個正反饋的概念,而并非我們一強調安全,就讓大家覺得電動汽車不安全。電動汽車還是需要不斷創新的新興產業,既需要社會寬容,同時也需要減少脆弱性,不要因為一兩次安全事故,就嚇跑消費者。”百人會負責人在8月12日百人會夏季論壇暨電動汽車安全報告媒體交流會上表示。
在當天的交流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歐陽明高指出,電動汽車安全性涉及三個方面。
一是電池行業,這是最基礎、最核心的電池安全領域,需要進行嚴格的熱管理;二是充電行業,這是一個新興行業,有待進一步規范,無線充電將是未來方向;三是整車行業,由于電動汽車的安全驗證嚴格,整體質量較好,但企業仍需要關注高壓電機系統、碰撞測試以及防水防塵工藝。
不過由于客車企業車型過多,產品開發周期過短等因素,電動客車安全隱患更大,需要重點監管。當問及三元電池暫停使用有無放開時間表時,歐陽明高稱相關部門目前正在制定相關安全標準。
熱失控需謹慎評估
電池安全性與溫度有關。“電池與發動機等其它部件不同,隨著溫度上升到某一溫度,電池會開始產生副反應,副反應會連鎖形成電池放熱,達到一定程度會使內部短路、隔膜崩潰、電解液燃燒,使溫度迅速上升,形成熱失控,到達最高溫度會形成冒煙、起火甚至爆炸。”歐陽明高表示。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三個特征溫度:一是“自生熱起始溫度”;二是“熱失控起始溫度”,如短路、大規模燃燒;三是“熱失控”最高溫度,如內部核心溫度達到900度甚至接近1000度。
“電池只能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才能正常工作,溫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低溫環境下,電池容量放不出來,也充不進去,這是因為電池極化導致的。總之,電池怕冷,如果電池溫度太低,它就不能正常工作。高溫環境下,電池也不能正常工作,正常工作范圍是在45度以內,如果溫度到達90至100度,問題就產生了。電池就會引起一系列‘自生熱反應’。”歐陽明高稱。
“但是有的材料體系熱失控最高溫度只有三四百度,有的電池只冒煙,這跟電池材料體系相關性很大,不同體系的電池溫度指標并不相同。”他解釋道。
盡管電池材料情況不一,但都會有“自生熱起始溫度”,達到這個溫度電池會形成副反應,一般是放熱。
放熱反應會引起溫度升高,溫度升高之后又會引起另一個副反應,導致溫度再升高,形成連鎖反應。
當溫度達到150-250度時,熱失控就會發生,如隔膜崩潰、電解液燃燒等,最高能達到900度以上高溫。
歐陽明高進一步指出,鋰電池由于特性原因存在安全隱患,但并不等于電動車就一定不安全。所以,為了防止電池熱失控,需要嚴格的熱管理,從加熱、散熱、隔熱三個方面使電池溫度始終保持正常范圍內。
所謂散熱,簡言之,就是通過冷卻系統來散熱,這個系統設計非常復雜,有風冷、水冷等散熱方式。而冬天溫度低時還需加熱,但加熱是一個技術相對較難的系統;所謂隔熱,是當一個電池出現熱失控情況后,問題尚未嚴重時就要進行隔熱,以防出現像點鞭炮一樣一個接一個發熱,第一個電池熱傳導到下一個電池,形成連鎖反應。
電動車推動能源轉型
由于我國充電樁行業整體水平相對落后,產品準入門檻低,質量參差不齊。歐陽明高認為,電池充電時容易引發安全問題,而充滿電的電動車更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如果電池管理系統出現問題,充電樁可能并不能及時反應,電池過充達到150%就會出現大事故,而電池常常充到100%以上,短期內不會出現太大問題,但長期使用電池壽命和安全就會受到影響。”歐陽明高說。
此外,在充電行業中,無線充電的效率正在逐漸提高。無線充電是高頻的,新一代半導體電力電子器件適合高頻,所以它的能量效率并不比傳統的充電方式低多少。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