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航系的關聯交易“劇透”成飛集成的重組方案,其未來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配套融資的方式攬下估值約160億的防務裝備。
中航投資與中航電子今日齊發關聯交易公告宣布,5月16日,兩家公司分別與成飛集成簽訂了股份認購合同。其中,中航投資擬以13.48億元現金認購成飛集成本次配套融資非公開發行的股票;中航電子則擬以不超過5.5億元現金認購成飛集成非公開發行的股票3313.25萬股。
據公告,由于成飛集成的實際控制人與中航投資和中航電子的控股股東均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因此,兩家公司以現金認購成飛集成定增股的行為構成關聯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結合中航投資與中航電子披露的內容來看,成飛集成重組方案的輪廓大致浮出水面,即公司擬進行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相關資產,同時向包括中航投資、中航電子等在內的十家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配套融資。在考慮分紅除息因素后,成飛集成本次配套融資的發行價格調整為16.60元/股。
重組標的資產的估值是亮點。公告顯示,按照成飛集成本次重組相關標的資產的預估值158.47億元及不超過本次交易總金額的25%測算,其本次配套融資總金額擬定為52.82億元。而截至2013年年末,成飛集成的凈資產僅為16.02億。
在中航工業集團證券化的進程中,旗下上市公司的一舉一動頗受市場關注。成飛集成于2013年年底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之后公司透露,這次重組并不是針對現有的業務,主要是購買中航工業下屬從事防務裝備制造相關的業務資產并配套融資。
另據中國經濟網報道,從2013年經營狀況看,成飛集成實現營業收入約7.79億元,同比增長14.3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34.95萬元,同比減少16.71%。從業務結構來看,汽車模具和鋰電池、電源系統及配套產品業務營業收入貢獻較大。
2014年被認作是成飛集成加速發展、實現“十二五”規劃戰略目標的關鍵一年,也是公司的成本管控年。2014年度公司的經營目標是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40%,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下降0-30%。同時公司也特別指出,能否實現經營目標取決于市場狀況變化、經營團隊的努力程度等多種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鋰電池業務和資產重組事項是成飛集成目前最受投資者所關注的兩大“亮點”。
對于鋰電池相關業務,成飛集成表示,2014年世界鋰離子動力電池市場仍處于產業培育階段,中航鋰電也將繼續在突破新技術、培育新客戶中尋求發展機遇。但由于鋰電池市場處于培育階段,終端應用模式尚未明晰,目前無法準確預判商業化成熟周期和目標市場容量,短期內難以實現規模盈利。
另一方面,成飛集成自2013年年底時便因為“重大事項”而停牌,今年1月正式發出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至今尚未復牌。據悉,中航工業與成飛集團于2014年2月28日簽署《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與成都飛機工業有限公司關于四川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無償劃轉協議》,股份劃轉后,成飛集成大股東將變更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