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太陽能的漢能準備拿沙子開刀。在旗下上市公司股價腰斬并停牌28天后,李河君又在漢能總部公開亮相,要拿10億元幫助甘肅防沙治沙。這個金額并不大,如果與超過千億港元的損失相比的話。
那日暴跌時,李河君正在演講。
5月20日,漢能在北京的清潔能源展示中心落成,這座展示中心意在吸引更多人和更多機構,讓全球關注漢能的產品。按照計劃,漢能接下來還要在全國開設500家直營店,3000個加盟店。
可惜這次落成儀式沒有一個喜氣的收尾。10∶35左右李河君上臺發言。十分鐘之后,走下講臺之后的他臉色大變。到10∶40,漢能的上市公司股價暴跌46.95%,市值蒸發了1443億港元。全球首座“太陽主題”的展示中心傾注了漢能的心血,誰也沒想到它在面世之日,漢能的前程遇到了一個大霉頭。
金沙江上,太陽底下
“漢能清潔能源展示中心”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不遠處就是漢能集團總部。漢能的總部辦公樓造型像一條“龍”,李河君的辦公室就在“龍頭”位置。這間辦公室很寬敞,中式裝修風格,木制坐椅方方正正。墻上懸掛著摘錄自古代著作《素書》的巨幅書法:“賢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
當李河君這個名字響亮起來的時候,中國首富的光環在籠罩。2014年,致力于太陽能的李河君以870億元的身家首次登頂 “2014《新財富》500富人榜”。坐過首富交椅的馬云[微博]、王健林,世人對他倆的名字耳熟能詳,但是李河君呢?人們只是將他和太陽能發電聯系在一起,更多細節就交代不清了。
李河君在新能源業內早有名聲,但崛起是依賴于水電而非太陽能。
1991年,李河君從一位大學老師那里借了5萬元下海創業,賣玩具、開礦、炒地產。1994年底,“他便積累了七八千萬元的資本”,創辦了漢能的前身華睿集團。之后,在高中同學的建議下,他決定投身水電。
在家鄉廣東河源市,李河君收購了一個初始裝機量為1500千瓦的小水電站,花費了1000多萬元。2002年又與云南省簽下了6個水電站的建設協議??墒?,國家發改委覺得李河君實力太弱,便叫停了協議。
與凡人一樣,每個首富也有自己的個性和故事。此時的李河君毫不低頭,高調地狀告了發改委。幾番博弈后,李河君拿下了6個水電站項目中最大的一個——金安橋水電站,并在2005年底開工。就這樣李河君做出了金沙江上的第一座民營水電站,2011年,240萬千瓦的機組并網發電。
這一過程并不順利?!澳隳芟胂蟮乃斜氨墒侄巍保瑵h能的競爭對手都用上了,目的只是想把漢能擠出去。但李首富也是個能人,即使他的對手是國家發改委,是五大國企發電集團,他也一樣能為漢能奪下最肥的肉。
金沙江的流水沖過,每年可以為漢能帶來數十億元的收入,也給李河君帶來了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的頭銜。
目前,漢能的水電項目權益總裝機容量超過600萬千瓦,這些水電站源源不斷地給漢能帶來現金流,澆灌著李河君的另一個夢想——太陽能薄膜發電,筑就著他登上首富地位的臺階。
2006年,太陽能還造就了一位首富,無錫尚德的施正榮。在太陽底下,李河君和施正榮并不是一條道上的。
無錫尚德的主營業務是多晶硅電池,漢能則是主攻薄膜電池發電。在全球,薄膜發電占整個光伏產業10%的份額都不到。2012年之前,多晶硅企業風頭正旺,但是李河君的想法與產業潮流完全不同。
“2006年施正榮他們做(多晶硅)的時候,我做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很多人做多晶硅,漢能不做,這是基于對行業的戰略判斷。薄膜化、柔性化是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方向?!崩詈泳f。
也許是為了避開國內白熱化的競爭,漢能選擇了太陽能薄膜發電業務。施正榮曾在上海漕河涇生產薄膜電池,但最終失利。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苗連生在2011年表態,十年內英利不會涉足薄膜產業。
李河君把首家光伏公司也放在了老家,名字是“河源漢能”。2009年7月,漢能與河源市政府簽訂協議并開工建設,2011年11月河源漢能工廠正式投產。廠區內多塊電子屏幕上滾動著漢能的宣言: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
漢能避開了光伏產業的寒冬。2012年后,國內光伏產業遭遇歐美“雙反”,市場大幅萎縮,內部資金鏈吃緊。多年來,人們不斷想象著新能源的春天是什么樣子,但暖陽未到,寒流就摧殘了產業的幼芽。2013年,尚德重組,賽維破產,英利銷量下滑……告別曾經的暴利,各大晶硅企業開始強調全產業鏈,自建下游電站,消化自己的產能。
其實,當李河君想進入光伏產業的時候,公司的其他領導層傾向于做晶硅電池。在2009年年初的公司年會上,李河君做了題為《我有一個判斷》的講話,其中提到“我仿佛已經看到晶硅一片死尸”。無論領導層是否全部認同,這個強有力的領導人實現了“力排眾議”,帶領漢能進入了薄膜產業。
尚德施正榮的博士專業正是太陽能薄膜技術。薄膜領域的“專業人”施正榮沒敢做的事,李河君大膽地去做了,他把水電的現金流和漢能的命運,全部押到了薄膜發電上。
點評:
晶硅產業的核心技術受制于國外,技術、原材料和設備等方面的成本難以壓縮,只能大量投入資金與勞動力,追求規模效益。當市場萎縮,勞動力與資金成本上漲,注定要陷入困境。
中國人領先一把
河源的生產工廠是一個樣板。建成之后,漢能開始在全國開建生產基地,并迅速實現了規?;瘮U張。
2010年6月,四川雙流基地開工。緊接著,??凇⒛暇?、武進、雙鴨山等城市的生產基地陸續開工。最終,漢能在全國投資建設了九個薄膜太陽能研發制造基地。
然后,漢能又嘗試掌控產業鏈。從上游光伏電池和組件的生產線裝備,到中游電池、組件生產,再到下游光伏產品應用,漢能都有所涉足。其目的很簡單:實現研發與應用并舉,將高轉換率的薄膜發電產品廣泛推向市場。2014年底,漢能薄膜發電產能已經達到300萬千瓦。
終端產品層面,漢能與宜家合作,在國內5個城市的宜家商場安裝了戶用發電系統——屋頂太陽能薄膜發電電池板,并進行了試運行。薄膜電池技術屬于分布式能源結構,最大優勢也在于能獨立應用在房頂、各種移動設備上。與一個家居裝修大賣場合作,漢能賺了大便宜。
宜家給漢能的便利不只是在中國,漢能戶用發電系統也進入了歐洲,在英國、荷蘭、瑞士、波蘭等國家都有所涉足。到2015年初的時候,漢能的戶用發電系統在全球“已累計銷售數千套”。
晶硅企業在做地面電站,漢能也在全球進行電站建設,與歐洲多國簽訂了約1000萬千瓦的薄膜發電站建設協議。
在光伏應用方面,漢能成立了8個事業部,包括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戶用發電、農用設施、汽車應用、電子產品、通用產品、商用無人機、特種產品,都是空間“超過萬億元”的細分市場。
要做施正榮沒做好的事情,李河君還要彌補自己的技術劣勢。薄膜電池必須提升單位面積的電能轉化率,每度電的成本才會低于晶硅電池發電,才會有競爭力。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