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這篇文章考慮了多天,對于可穿戴設備而言當前消費者不愿意買單難道關鍵的問題在價格上?其實在我看來,可穿戴設備產業今天的局面是科技產業發展過程的正?,F象。從2012年4月份谷歌眼鏡發布之后,可穿戴產業進入了大眾的視野。2013年可穿戴產業在移動互聯網的趨勢下站到了風口上,資本、人才、媒體、創業者們紛紛涌入,整個行業就如豬站在風口上。進入2014年,各種應用產品相繼推出,有成功,有失敗,其中一部分可穿戴設備較2013年的出貨量增長了500%,甚至更高。
作為一個新興科技明星,在整個產業鏈都還未健全,商業模式都尚不清晰,大眾都還沒有清晰認知的情況下,可穿戴設備產業就已經進入了商業化探索的道路上。在股票市場上也同樣,可穿戴設備產業鏈相關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更是高達50-100倍。而這些資本在可穿戴設備產業鏈上的聚集,加速了產業鏈的完善,為可穿戴終端應用產品的普及提供了保障。
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不論是芯片、傳感器、電池、屏幕的廠商都由過去概念性的關注,轉變為實際行動,比如一些傳感器廠商,芯片廠商都為可穿戴設備推出了專用的方案或產品。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資本市場大致分為兩條路線在挺進可穿戴設備產業。一條是公眾資本市場路線,主要在股票市場上,通過公開的資本交易市場支持著可穿戴設備產業鏈相關企業的研發與創新,側重于產業鏈環節;另外一條是VC創投路線,主要是通過對一些投身于可穿戴終端產品探索的團隊進行支持,側重于終端應用產品。
從目前實際的市場表現情況來看,用戶應用普及率并沒有達到投資人的預期,因此讓一些投資者或投資機構出現了觀望的態勢。同樣一些媒體,或業內外的人士也對可穿戴設備的資本活躍與市場活躍,兩者之間目前所出現的節拍走調現象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質疑。
但在我看來目前可穿戴設備產業并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相比于手機產業而言,可穿戴設備的成長潛力越發明顯。其中很關鍵的一個核心就是當萬物智能化、數據化之后,可穿戴設備是唯一能連接人與物之間的智能鑰匙。也只有這把鑰匙能開啟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商業模式,以及人的新生活方式。
盡管目前市場的表現情況與資本活躍度之間出現了音率不齊,但相比于其它新興產業的培育而言,在我看來可穿戴設備產業是屬于發育比較健康的產業。至少從2012年4月份可穿戴設備被谷歌眼鏡帶入到大眾視野之前,整個科技領域的產業鏈商業化都是圍繞著手機,以及智能家居在發展。可穿戴設備這個孩子從出生的那天起,沒有母乳,連奶粉都沒有準備好,整個產業鏈缺失。沒有辦法,只能從現由的產業鏈中東拼西湊,而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可穿戴設備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中,只用了短短兩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商業化。
雖然今天在商業化過程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隨著產業鏈的成熟,以及從業人員的理性回歸,商業化的道路將會越來越好。今天,已經不斷有廠家為可穿戴設備推出專屬的應用,比如芯片、傳感器等,隨著可穿戴設備的進一步延伸、細分,產業鏈也將會更細分更聚焦更有針對性。比如很快將會出現針對于智能手表的專屬芯片,針對于智能眼鏡的專屬芯片,針對于智能鞋子的專屬芯片等。
當可穿戴設備不斷細分,不斷延伸的時候,必然會帶動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對于投資者而言,我認為大可不必為可穿戴設備的前景擔心。或許您所投的項目在今天看來并為帶來如期的回報,這可能是在風口上站偏了位置,只要調整下位置,可穿戴設備產業必然會飛起來。因此,根本就不在給投資人挖坑一說,或許我們在可穿戴設備產業商業化的道路上腳會踩到石頭、踢到石頭,這是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正?,F象。
同樣對于正在觀望的VC而言,2015年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進入時點,當然在選擇項目與團隊時,不可或缺的是關注產品的商業化路徑。而對于可穿戴設備的商業化建議,我曾在書中,以及一些文章中都有提及,這里不再展開。可穿戴設備就如同一輛正在飛馳的磁懸浮列車,只要產品能站到可穿戴設備商業化的這趟磁懸浮上,后果將會很嚴重。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