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6853輛,同比增長120%。其中新能源轎車占到總銷量的80%,表明新能源汽車在私人消費的比重中大幅增長,大家認可并愿意購買新能源汽車。
得益于國家相關節能補貼政策的頒布、廠商加大推廣宣傳力度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汽車從之前的無從下手逐步摸索出一條商業模式道路,大有從慢車道到快車道的姿態。
目前,中國兩批新能源汽車發展試點城市及區域已經正式公布,入圍城市共88個,各地政府正緊鑼密鼓制定推廣計劃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近日,廣州、深圳、合肥、襄陽四大城市的主管領導均表態,他們不會設立地方新能源汽車進入目錄。
首先來了解下何為“新能源汽車地方目錄”?以北京和上海為例,新能源汽車事先需要申請進入當地的新能源車目錄,審批通過后才具備進入本地銷售的資格,享受到地方財政補貼、牌照免費發放等政策,這無疑是對新能源汽車廠商提出了特殊要求。
作為全國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試點城市之一,深圳喊出了“不設新能源車地方目錄”的態度,相關人士指出此舉意在領跑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打造行業標桿。
思前想后,深圳的確有能力從這88個試點城市中脫穎而出。
首先,深圳敢于以“公共交通”作為新能源車的突破口。
截至2013年年底,深圳公交行業推廣新能源汽車3900輛,其中公交車3050輛,出租車850輛,占全市公交、出租車總數的12.6%。下一步,計劃到2015年投放數量增加至80000輛,包括公交車5000輛,出租車3000輛。
截至2月底,深圳市已累計推廣各類新能源汽車6650輛,成為全球投放新能源汽車最多的城市。
可以說,深圳以公共交通為突破口,既達到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的節能目的,又讓市民進一步“親近”新能源車。
其次,深圳堅持推行補貼政策。上個月,深圳市市長許勤明確表示,設立新能源汽車發展專項資金,按照國家2013年補貼標準,對新能源汽車購置給予1:1配套補貼,并保持補貼政策3年不變。
假設購買一臺新能源車,達到國家補貼最高金額5.7萬,按1:1比例追加補貼,相當于在原有的車型價格上減去11.4萬。“誘人”的補貼政策,無疑對潛在購車者產生一種激勵作用。
此外,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深圳這座城市提供著廣闊發展的空間。深圳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助理陸象幀曾表示,只要進入國家公告的新能源車,深圳都歡迎,這樣可以讓老百姓有多樣的選擇權。
當然,這并不代表著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面前沒有“難題”。基礎配套設施一旦跟不上,將直接降低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
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深圳共建成81座充電站(包括7個大型充電站),充電樁3000個,計劃到2015年將建168座公交充電站,50座出租車充電站,526個快速充電樁,39000個慢速充電樁。
深圳在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但仍存在較大缺口。比方說,充電站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在福田、南山、龍崗、寶安四區,很大程度上制約到私人市場的發展,購車者或將放棄“嘗鮮”。
如何更好規劃、建設新能源車配套設施,這步棋很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