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1月,發改委印發了充電設施發展指南,提出“十三五”末我國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新增電樁達到480萬個、新增充電站達到1。2萬座的目標。由此衍生充電樁投資500億元、充電站投資600億元,總和1100億元的充電基礎設施市場,平均每年投資額將達到220億元。
業界認為,隨著2016年3月底各地落實充電服務規定細則,充電設施將掀起投資建設的浪潮。借此,早已布局東莞、西安、重慶、蘭州、天津、濟南、香港等地充電樁業務的易事特,先發優勢明顯,在資本市場引起不少的關注。
探究企業
充電樁業務蓄勢待發
充電樁或許是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確定性最高的一塊“蛋糕”。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加速發展,而下游充電樁數量的不足,則成為了制約其發展的主要瓶頸。
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12萬輛,而充電樁數量只有約3萬個,兩者之比約為4:1,遠遠超過了1:1的標配。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上述配比顯示出充電設施建設欠賬嚴重,而當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還在以同比3~4倍的速度遞增,且這樣的遞增速度在政策扶持以及低基數效應下還有望持續至2020年。上述客觀事實表明,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及新增量背景下,充電樁缺口或將達百萬級(個),考慮到歷史欠賬因素,后期的充電樁建設速度必然會超過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速度。
易事特的充電設備業務運營模式主要是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的建設以及配套車輛和充電模塊的銷售,近期銷售對象主要定位在高速公路和公交公司。公司于2014年10月成功中標了東莞市新能源汽車推廣項目第一期第三方運營采購項目,此次中標項目約合人民幣7200萬元。目前充電站建設已完成,車輛正在分批交付。此外,易事特在廣州、西安、常州建成多座充電站,同時天津的充電站項目也在推進之中。
公司公告顯示,2015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設備業務事項收入7835萬元,較2014年59.6萬元有大幅增長,分析人士預計2015年全能充電樁業務收入有望突破1億元,未來幾年業務開始放量。
定增加碼光伏產業
近年,隨著光伏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市場毛利率不斷縮水,易事特也積極向光伏集成項目建設轉型。資料顯示,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光伏發電集成項目及相關器件收入為17。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9。6%,全年預計并網項目裝機量達75MW。
雖然光伏元件產品毛利率受到擠壓,但是公司產品與競爭對手——華為形成差異化競爭。華為主要著重于組串式光伏配套項目,而易事特著重于集中式光伏配套。集中式光伏逆變配套由直流電纜、匯流箱、光能逆變器組成,在轉換效率、電纜損耗方面占優,適合高海拔地區。此外集中式光伏逆變器以維護為主而組串式結構的維護一般以更換整機為主,年維修費用集中式結構更低。
2015年10月27日,公司發布定增預案,擬募集19.42億元用于173MW光伏發電項目,項目分布于新疆、山東、河南、河北、陜西、江蘇等地,共使用募集資金16。42億元,其余3億元用于補充流動金。募投資金建設光伏電站并實現并網后,公司光伏電站裝機容量將進一步提升,光伏發電業務占公司業務比重再增加,推進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
2015年我國光伏發電建設指標歷史性達到1780萬千瓦,較2014年實際新增光伏裝機量1060萬千瓦增長67%,據能源局初步統計,今年1~9月光伏新增裝機量在1050~1100萬千瓦,預計全年達1800萬千瓦,市場空間巨大。
隨著光伏“十三五”規劃基本定調,依賴高補貼的發展模式必然轉向依靠高質量取勝。本次非公開發行將為公司做大做強光伏發電產業及在能源互聯網領域的戰略布局提供資金支持。
UPS產品轉型新應用
我國UPS生產企業眾多。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已有3000家UPS生產企業,但銷售規模超過1億元的企業僅僅十幾家。國內UPS市場主要由國際品牌占領,施耐德、艾默生、伊頓占領了半壁江山。根據賽迪顧問的數據,2014年7月,易事特在UPS市場銷量占據了8.9%的市場份額,與施耐德、艾默生并列第三。
據悉,易事特在UPS服務的客戶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工商銀行、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等,還是“神舟一號”至“神舟七號”系列飛船和“嫦娥號”探月衛星的電源供應商。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