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的華北,霧霾籠罩。而位于河北廊坊清華園區里的能源研究實驗室,迎來新機遇——來自北京國宏金橋創新投資基金的一筆巨額投資,有望將上述實驗室轉變成為中科泰能新能源產業廊坊研發基地。
“實驗室轉變為基地,如虎添翼。”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國泰在基地揭牌儀式上深有感觸地說。他領導的這個實驗室,為超級鎳碳電容電池的產業化沉積了多年,因沒有市場資金注入,成果轉化為產品過程中步伐緩慢。這筆雪中送炭的資金,使周國泰可以加速干一場。
如今,基地正在24小時不間斷地對一種新型清潔能源電池——超級鎳碳電容電池進行新一輪測試。一旦測試指標達到預期,將擴大規模并投產。
密碼在“水系”
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超級電容電池關鍵技術已被列入前沿發展技術。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也把這個項目列為了鼓勵項目。
周國泰一邊引導大家參觀,一邊掰著手指道:“一個正極、一個負極,中間夾個絕緣子,放在導電的液體,就是電池。”現在很多實驗室和廠商都在對此開展研究制造。評價一種電池的優劣有幾個重要指標:安全性、實用性、經濟性、環保性。身為軍人的周國泰提醒,目前民用最多的鋰電池性能優異,因此發展很快。但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有待提高,短路后容易爆炸。因為鋰電池里的電解液類似于煤油、酒精,是一種易燃的有機溶液,一旦著火就會產生可怕后果。
實驗室車間進門一角案臺上,整齊地擺放著大小不一、顏色不同的各種超級鎳碳電容電池。這就是周國泰與團隊的成果。他介紹,經過一系列實驗后,這種電池的能量密度、使用壽命和大電流放電效用,多項指標均超過了其他電池。而他們的殺手锏是電池的導電液體,非同尋常,屬于水系電解液。
參觀中,記者試圖拍攝實驗設備,但被實驗室工作人員制止,或許“水系電解液”密碼就在其中。
非常規試驗
實驗室研究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潛艇使用鋰電池,無異于裝上炸藥。一旦相撞或刮漏,很容易發生爆炸。而他們研制的超級鎳碳電容電池,曾用凝固汽油包裹后點燃,凝固汽油燃燒光了,電池仍無異樣反應,安全性上十分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