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瀕臨破產清算邊緣的*ST超日(002506.SZ),經協鑫集團牽頭重組并更名“協鑫集成”后,8月12日重新登陸A股。盤前報價即達到800%,報10.98元/股,而一年多前停牌時其股價停留在1.91元。協鑫集成9:30正式開盤即被臨停限制交易,漲幅達到890.16%。因首日復牌不設漲跌幅,協鑫集成注定將書寫A股“烏雞變鳳凰”的新神話。
這場歷時近一年的焦點重組,是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構建光伏帝國的關鍵拼圖。重組協鑫集成之前,協鑫集團已經控股了兩個港股上市平臺,分別為保利協鑫能源(3800.HK)和協鑫新能源(0451.HK)。其中保利協鑫能源,截至2014年底,太陽能級硅料多晶硅出貨為6.6萬噸,硅片產量達13吉瓦,全球市場占有率均達到28%以上,今年預計多晶硅產能有望突破10萬噸級別。協鑫新能源截至2014年末,開工在建項目超過1000兆瓦,建成并網超過600兆瓦。2015年目標新增并網量為2吉瓦,2016及2017年目標新增并網量為2.5吉瓦和3吉瓦。
通過兩家港股上市公司,協鑫集團在光伏產業布局上實現兩端控制,唯獨沒有涉足組件制造和電站EPC的中游市場。接盤*ST超日,朱共山就是想將其打造成專注組件制造和電站集成的角色,以實現光伏產業的垂直布局。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對此表示,這三家公司既涵蓋了光伏上下游的主要業務,又避免了相互之間因業務雷同而帶來的同質化競爭,整個產業鏈布局相對完整,極大增強了協鑫集團在行業內的壟斷地位。
但有券商分析師告訴財新記者,協鑫體系整體的業績釋放或許要等到2016年中報。目前,A股的光伏泡沫已破,想要投資者相信協鑫的產業故事還需要時間。
為講這個故事,協鑫已經準備了近一年的時間。作為中國首單違約債券“11超日債”的發行人,*ST超日自2014年5月28日起暫停上市,隨后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經過近半年協商,形成由江蘇協鑫牽頭、聯合8家投資公司出資的重組計劃。以協鑫為首的重整方總共支付14.6億元,用于清償債務、提存初步確認債權和預計債券等費用。“白武士”協鑫集團的出現,延續了債券市場剛性兌付的神話。在利息支付違約9個月后,“11超日債”于2014年12月22日完成還本付息,解除了公司債違約危機。
除清償債務外,江蘇協鑫在重整計劃中承諾,重組后的協鑫集成2014年實現凈資產為正,且經審計的營業收入不低于1000萬元,2015年恢復上市。同時,2015年、2016年實現的經審計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6億元、8億元。如果沒有實現承諾的凈利潤,江蘇協鑫將以現金方式補差。
然而資產重組之路可謂一波三折。協鑫集團曾對外宣布剝離保利協鑫能源的硅片生產業務,做價80億元注入協鑫集成,但遭到部分股東和市場的一致看衰。交銀國際指出,80億元低價出售重要利潤來源的硅片業務將嚴重降低公司短期盈利能力。多方壓力下,保利協鑫能源于2014年12月19日宣布終止硅片出售計劃。一周后,朱共山又拋出新方案,表示將*ST超日定位于高科技系統集成公司,并更名為協鑫集成,針對不同類型光伏電站項目提供融資、建設、運維等一體化服務。
這一輕資產模式公布半年后再生變數,協鑫集團打破此前不涉足組件生產的業內形象,6月4日發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下稱“草案”),擬計劃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上海其印持有的江蘇東昇51%股權和張家港其辰100%的股權、江蘇協鑫持有的江蘇東昇49%的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6.3億元。發行價格為1元/股,共計發行20.23億股。
草案一經公布即遭到資本市場的質疑。有投資者表示,1元/股的價格過低(停牌前股價1.91元,增股除權后的參考價1.22元),且交易方江蘇協鑫和上海其印的實際控制人分別為朱共山和朱鈺峰,二人為父子關系,涉嫌關聯交易。但協鑫集成6月19日在爭議聲中召開股東大會,審議并通過了草案。協鑫集成方面解釋稱,定位為一家“一站式綜合能源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的商業模式,依賴通過提供差異化的超高效組件的系統及承包,滿足多種不同項目對系統集成產品的要求。如果協鑫集成自己擁有組件產能,將幫助協鑫集成完成“客制化”組件生產、降低漁光互補、農光互補和居民光伏項目建設成本,為不同地理環境的項目“量身打造”最佳系統解決方案。
根據草案,交易標的——江蘇東昇、張家港其辰均為光伏組件生產商,合計可為協鑫集成增加4吉瓦/年的產能。其中,江蘇東昇的1吉瓦為普通電池組件,張家港其辰及其子公司徐州其辰的3吉瓦為高效組件。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