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月8 日,國家財政部向外公布了《關于地方預決算公開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通報》,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的調查清查做了初步通報,并對5 家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涉嫌騙取財政補貼的企業予以公開曝光,并公布了相應的處罰結果。
騙補核查塵埃落定,靜待補貼政策正式出臺
肅清行業發展不良現象,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望重回高速增長軌道。騙補核查公布并取消了5 家典型企業的中央財政補貼資格,追回已發放問題車輛的補貼并給予相應處罰,對其中騙補嚴重的吉姆西實施撤銷生產資質的處罰。我們認為騙補核查結果的公布有利于肅清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的不良現象,隨著騙補事件的塵埃落定,2015 年度補貼預計將陸續發放,緩解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現金流緊張狀況。我們預計2016年及后續補貼政策細則也將在近期正式出臺,有了明確的產業發展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將重回高速增長軌道。
行業準入門檻料將提升,龍頭優質企業將脫穎而出
新能源汽車產業準入門檻料將收緊,提升安全和可靠性的關注度。結合工信部8月12 日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規則》修訂征求意見稿,要求新能源汽車企業必須具備控制系統開發的能力,以及車載能源和驅動系統的集成、匹配能力。我們認為提升準入門檻,有利于規范行業從粗放、低質、補貼驅動型的產品投放方式轉變為產品性能與競爭力導向,杜絕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龍頭優質企業將脫穎而出。這也將促進新能源汽車產品更為貼近消費者需求,利于新能源汽車產業長遠發展。
產業放量增長,新能源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獲益程度高
此前新能源汽車產業上游因供需緊張出現量價齊升現象,動力電池及上游原材料板塊受益彈性較大。下階段隨著產能逐步投放,供需關系將趨向平衡,價格水平也將回歸合理區間。部分產能過剩的領域則將迎來產業整合,優質企業通過規模經濟實現發展。產業上游整合與價格回歸將促進新能源產業下游降低制造成本,提供更符合市場消費區間的產品,實現更高的產業規模效應,達到良性循環。整車廠商以及此前受益程度較小的核心零部件(如電機、電控、BMS 廠商)則將借助產品放量、市場規模擴大而充分受益。
優先關注整車及電機電控標的
騙補核查落地,2016年及后續補貼政策有望緊跟出爐,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回歸高速增長軌道,整車廠商及核心零部件將借助產品放量、市場規模擴大而充分受益,建議投資者優先關注以下兩個板塊標的,新能源整車(江淮汽車、比亞迪等)、電機電控(康盛股份、大洋電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