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新能源汽車遇到“互聯網思維”和“共享經濟”,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便應運而生。作為用車環保且高效經濟化的解決方法之一,分時租賃也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新賣點。
“若把新能源汽車產業比喻成蓬勃發展的原生態叢林,那么分時租賃就像是帶刺的玫瑰。”萬幫新能源研究院院長鄭春峰9月2日在“掘金電動汽車分時租賃主題沙龍”上表示,雖然分時租賃已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熱點,但目前行業盈利模式及盈利能力仍有待探索,如何掘金是業內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掘金熱情難阻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促進中心主任牛近明現場介紹,目前僅北京市場參與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運營的企業就已逾百家。另據記者了解,全國上馬分時租賃的項目數量不斷攀升,不僅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發展迅猛,在三四線城市也是快速布局。
與日常租車服務不同,分時租賃是以小時或分鐘為單位結算,用戶出行時間和距離較短,可以讓新能源汽車巧妙避開續航里程上的短板,緩解交通壓力的同時有效提升了用車效率。加上新能源汽車相較傳統燃油汽車的環保優勢,也讓分時租賃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比如上海、北京等地方政府已出臺了相關規劃政策。
正是因為看到了分時租賃模式背后所隱藏的巨大利潤生產鏈——出行、移動、共享、智能、金融、服務等,眾多巨頭在市場尚未成熟之際,不惜重金投向分時租賃。
來自咨詢公司羅蘭貝格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整體出行需求為28億次/天,排除步行和公共交通后的用車行為潛在可替換需求約為10.3億次(包含長短租、約租車和私人駕車),預估市場規模在6.4萬億-6.5萬億元之間。假如分時租賃在其中占據2%-5%的市場,潛在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300億元左右,同比測算到2020年,市場規模預估在1500億-1600億元之間。
“盡管千億級分時租賃市場已來臨,市場競爭呈現白熱化趨勢,但就目前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GreenGo綠狗租車副總經理范永躍坦言。
布局零散有待形成規模
先鋒太盟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高級經理宋世杰直言,目前國內分時租賃市場存在成立年限短、市場接受度低、資金需求量極大等特點,整體行業盈利性偏弱,僅靠企業自己造血十分困難。
“分時租賃對重資產依賴較高,且需要整合多方資源才能達到規模化運營,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花費都不少,所以賺錢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友友用車聯合創始人蔣擎補充,由于充電樁、停車位資源非常有限,城市運營難度較大,企業面臨運營成本上的壓力。
在牛近明看來,由于運營企業規模小而導致的網點分散,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痛點之一。“北京市目前從事電動汽車分時租賃的車輛已接近8000輛,年底有望突破1萬輛。盡管如此,汽車數量有限導致每家企業的規模都較小,布局網點混亂且分散,使用戶體驗無法實現真正的共享。”
當新能源汽車遇到“互聯網思維”和“共享經濟”,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便應運而生。作為用車環保且高效經濟化的解決方法之一,分時租賃也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新賣點。
“若把新能源汽車產業比喻成蓬勃發展的原生態叢林,那么分時租賃就像是帶刺的玫瑰。”萬幫新能源研究院院長鄭春峰9月2日在“掘金電動汽車分時租賃主題沙龍”上表示,雖然分時租賃已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熱點,但目前行業盈利模式及盈利能力仍有待探索,如何掘金是業內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掘金熱情難阻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促進中心主任牛近明現場介紹,目前僅北京市場參與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運營的企業就已逾百家。另據記者了解,全國上馬分時租賃的項目數量不斷攀升,不僅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發展迅猛,在三四線城市也是快速布局。
與日常租車服務不同,分時租賃是以小時或分鐘為單位結算,用戶出行時間和距離較短,可以讓新能源汽車巧妙避開續航里程上的短板,緩解交通壓力的同時有效提升了用車效率。加上新能源汽車相較傳統燃油汽車的環保優勢,也讓分時租賃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比如上海、北京等地方政府已出臺了相關規劃政策。
正是因為看到了分時租賃模式背后所隱藏的巨大利潤生產鏈——出行、移動、共享、智能、金融、服務等,眾多巨頭在市場尚未成熟之際,不惜重金投向分時租賃。
來自咨詢公司羅蘭貝格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整體出行需求為28億次/天,排除步行和公共交通后的用車行為潛在可替換需求約為10.3億次(包含長短租、約租車和私人駕車),預估市場規模在6.4萬億-6.5萬億元之間。假如分時租賃在其中占據2%-5%的市場,潛在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300億元左右,同比測算到2020年,市場規模預估在1500億-1600億元之間。
“盡管千億級分時租賃市場已來臨,市場競爭呈現白熱化趨勢,但就目前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GreenGo綠狗租車副總經理范永躍坦言。
布局零散有待形成規模
先鋒太盟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高級經理宋世杰直言,目前國內分時租賃市場存在成立年限短、市場接受度低、資金需求量極大等特點,整體行業盈利性偏弱,僅靠企業自己造血十分困難。
“分時租賃對重資產依賴較高,且需要整合多方資源才能達到規模化運營,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花費都不少,所以賺錢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友友用車聯合創始人蔣擎補充,由于充電樁、停車位資源非常有限,城市運營難度較大,企業面臨運營成本上的壓力。
在牛近明看來,由于運營企業規模小而導致的網點分散,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痛點之一。“北京市目前從事電動汽車分時租賃的車輛已接近8000輛,年底有望突破1萬輛。盡管如此,汽車數量有限導致每家企業的規模都較小,布局網點混亂且分散,使用戶體驗無法實現真正的共享。”
范永躍對此也表示贊同,“如果沒有達到規模化的網點運營,效率就無從談起。”他以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租賃項目Autolib舉例,該項目于2009年由法國政府發起,目前已擁有2600輛電動汽車和5500個充電接口,活躍用戶高達10萬人。“該項目的成功之處就在于網點覆蓋面廣、密度高、車輛流動性強且充分發揮了互聯網優勢。”
此外,運營牌照少、停車位稀缺等問題也制約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行業的發展。寶駕出行合伙人兼副總裁馬瑾指出,目前國內分時租賃網點建設比較滯后、覆蓋度低,停車位也尚未與充電樁資源有效整合,只有市場布局達到規模化運營才能讓盈利成為可能。
企業呼吁抱團布局
針對上述問題,馬瑾呼吁:“目前分時租賃網點布局缺乏相關標準與規劃,企業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布局,各自為戰、單獨發展對城市來講意義不大,要想規模化,企業必須要抱團布局。”她特別指出,政府在網點布局規劃方面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
在范永躍看來,分時租賃行業的發展與政府的有序引導分不開。他再次以法國Autolib項目舉例,“法國政府不僅將電動汽車共享納入城市公共服務體系,與行業協會共同提供資源支持,還為運營商提供直接補貼(5萬歐元/車位)。”范永躍對此建議,希望政府能夠在專用車位建設,停車、購置、運營、虧損補貼以及購置與處置保障服務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多位與會企業代表也表示,希望政府能夠在給予運營企業停車位等資源支持的同時,考慮為運營企業提供相關補貼。
對此,牛近明透露,未來政府或將在政策和技術上給予一定支持,甚至包括搭建平臺網絡給予企業部分授權,但在目前車樁不匹配、網點過于分散的情況下,希望企業可自發聯合起來,共享網點、共享平臺、共享技術。“盡管讓所有企業參與合作不太現實,但可先由三五家企業聯合發起,在運營較成熟的情況下,再由其它企業繼續跟進。”
鄭春峰也表示,電動汽車分時租賃企業聯合起來很難一蹴而就,除了需要政策層面發力整合、企業間相互認同并著眼長遠,也有賴于企業級開放式“公共平臺”的發力和擔當。
為此,由萬幫新能源研究院牽頭,現場參會的30多家分時租賃企業代表都表示,愿意組建分時租賃聯盟,共建互通互聯“局域網”,在平臺、技術、數據、商業模式、區域資源等方面互助共享,合力推進行業共生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