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騙補風波后,補貼成為了極為敏感的詞匯,未來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補貼有何調整,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準入和監管如何進行,在8月21日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夏季論壇上,來自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交通部四部委的相關領導的發言,均傳達出十分重要的信息。
綜合來看,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和管理的相關政策將有以下方面的調整:
一是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準入及補貼門檻,未來更看重技術和產品等方面的硬實力;
二是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并完善補貼標準,根據產業發展、推廣規模、成本變化等因素,設立合理健全的補貼標準;
三是設立監管體系,設立互聯網信息監管平臺。掌握車輛生產、銷售、安全運營的情況,以及充電設施的運營情況等;
四是獎勵市場化扶持機制。財政部將積極配合工信等部門加快建立相關制度,確保財政補貼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汽車扶持的力度不斷檔。
補貼的門檻將會提高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在論壇上明確表示,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近期將要調整,將在提高技術門檻的基礎上提高財政補貼政策。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
總體思路為,在保持2016-2020年補貼方案總體穩定的前提下,提高進入推薦車型目錄的企業和產品的門檻,使技術先進、市場認可度高的產品能夠獲得財政補貼,相反就得不到補貼。
同時,補貼標準的調整將會在在彌補成本差價和促進技術創新上實現基本平衡。
其實2016年以來,從密集出臺的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領域的相關政策已經可以明確感受到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管理和引導的調整思路:提高準入門檻和技術要求,堅決淘汰不合格的技術、產品和企業,同時對合格的企業和產品大力支持。
另外,國家也在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接力補貼的逐步退坡。例如,近日發改委發布《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該辦法將于2017年正式實施。
宋秋玲在論壇上就表示,“下一階段財政部將繼續配合工信部等部門將新能源汽車積分制度等相關政策落實,確保在財政補貼退坡后對產業的支持不斷檔。”
另外據宋秋玲透露,將會公布騙補企業名單,但具體時間未定。
提高準入門檻 建立監管體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明確提到將提高準入門檻,建立監督管理體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
在論壇上,李東表示接下來工信部將與財政部、科技部積極配合,從準入環節、生產銷售環節、使用環節三個環節做好相關工作,強化監管體系。
第一個環節,提高準入門檻、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
據李東介紹,工信部已經制定了電動汽車遠程監控標準。電動客車安全條件即將發布實施,電池管理系統技術條件、動力電池的編碼、規格尺寸等標準正在編制、修訂,也要盡快出臺。
同時組織修訂了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準入規則,擬大幅度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和生產條件要求,提高性能和安全的要求。公示期一個月。
第二,在生產銷售環節,一是要督促企業做好生產一致性的監督,確保生產實際銷售的產品符合強制性標準的法規要求,并已公告生產的樣品性能指標要達到一致。二是要加強市場監管,建立整車動力電池市場的抽樣檢驗制度,對存在嚴重隱患、故意造假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第三,在使用環節,一是要加快健全運行的監管體系,推進生產企業、地方和中央政府三級監管網絡平臺的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來實現對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運營狀態的實時監控。
還將監督企業的售后服務,同時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檢查管理。
公共交通產品要更加安全和成熟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發言中更強調了汽車安全的問題。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
蔡團結表示,交通用產品應該采用成熟和安全的產品。目前公共交通用的新能源汽車安全的保障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同時技術支撐能力仍需要進一步提升。
他認為,純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整車技術等尚未明顯突破,還存在電池衰竭快,使用壽命短、續駛里程短的問題。
據蔡團結介紹,目前我國的公交車日常運行里程,全國平均的運營里程是186公里。將來對純電動公交車的運營里程要求應該提高到200公里以上。
初步規劃,到“十三五”,新能源的公交車輛要達到20萬輛,出租汽車和城市物流的配送車輛要達到10萬輛。
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陰和俊在論壇上表示2020年要建立起完善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科技體系和產業鏈。
▲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陰和俊
科技部聯合財政部、工信部、發改委、國家標準委等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試點專項,深化充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重點對動力電池與電池的管理系統、電機驅動與電力電池總成、電動汽車智能化、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純電動系統等六個方向進行研發部署,完善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體系,升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