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牛近明在2016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峰論壇上就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進行了分享。
據牛近明主任介紹,到目前為止,北京推廣新能源汽車總量超過5萬輛,從品牌上講也是呈現出多品牌的車,在北京市場上推廣和應用,里面覆蓋包括公交、環衛、出租、租賃呈現出量比較大現在變成私人購買車成為了主流。
2016年北京私人新能源車配額指標計劃是5.1萬輛,到6月26日這一期已經申請出去了3.7萬輛,后面8、10、12月的3期申請僅剩1.3萬輛。數據表明了購車、使用欲望比較強的,每個月北京私人上排的數量4000輛左右。
從充電莊來看超過了3萬,公共充電莊數量突破了5000,接近6000。除此以外,還有其他莊配合上來講有些是屬于區域性公共充電,有些屬于專用的充電。
到目前為止,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除了市場廣泛參與外,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政策體系,也發揮了作用。
牛近明主任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應該到現在為止,還是處在整個發展過程當中的早期,應該說是一個起點。因此,當前存在的一些現象和問題都非常正常,需要不斷去完善和解決。
為更多考慮政策和市場兩個手之間的握手和聯接,牛近明主任建議通過統一平臺進行整合實現他們之間的共享。例如現在看到的租賃車,北京5000多輛租賃車數量不小,想要達到目標是分式、共享、使用效率提高,使用老百姓每次用車成本的降低,那么怎么辦?就要考慮讓這些車進行聯網、進行連接,讓車的運營機構之間進行之間的互動,讓老百姓租車點和還車點有更多選擇和自由化,這樣情況下去彌補現在充電租賃車公司現在偏多的局面。
牛近明主任指出,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推廣,不是政府唱獨角戲的事業,最終要回歸到市場屬性當中來。回歸到市場屬性當中來一方面現在企業發揮作用,另外一方面將來從資金環境角度講會持續發揮作用,這樣的話如何去營造投資環境,跟政府資金合力推動事業持續、穩定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