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雷諾汽車的首席競爭官Thierry Bollore接受了《歐洲汽車新聞》的專訪,并且闡釋了這家法國汽車制造商將如何面向未來,迎接挑戰。
1、目前,電池的生產成本正在下降,電池的需求量正在激增。你預期雷諾大約會在什么時候可以每年生產10萬輛電動車,這種規模對于公司會有怎樣的影響?
10萬輛的門檻有很重要的意義。對于傳統燃油車來說,當銷量超過10萬輛的時候,規模效應會讓公司受益。對于電池生產來說,規模效應同樣適用。我們必須盡快達到那個里程碑,幾年時間內我們就可以實現。所以無論產量是10萬輛還是30萬輛,我們都會準備好。
2、電池技術被認為是電動車取得長期成功的關鍵因素,未來我們會看到那些發展?
行駛里程和充電效率是兩個最重要的指標,電池重量作為成本考量也是一個因素。現在汽車行業發展電池技術的速度是令人興奮的。對我們來說,擁有一個發展電池的合作伙伴是很重要的,對于雷諾來說,LG和其他供應商會繼續成為我們的合作伙伴。
3、你預期每年生產的10萬輛電動車全部都是插電式混合還是純電動?
無論是插電式混合動力還是純電動,現在的市場都太小了。我們相信插電式是一個切實可行的選擇。雷諾已經推出了Eolab插電混合動力概念車,每百公里耗電量只有2升,現在只需要1升。
4、在歐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增長會不會超過純電動汽車?
插電式和純電動可以平行發展。它取決于在不同的區域消費者的期待會不同。我們的純電動汽車,每次充滿電,可以跑200公里,但是在一些區域,充電站的數量有限,在那些情況下,消費者往往更加喜歡插電式混合動力。但是沒有人準確的知道未來到底會朝哪個方向發展。公司可以提供許多選擇,實現各方面的技術突破,這樣做是有意義的。
5、提供兩種選擇的優勢是什么?
如果在兩種車型里面可以放入同一種電池模塊,那么成本無疑會下降。我們的戰略就是兩頭都抓,因為兩種汽車能夠相互促進。
6、雷諾汽車在2020年之前對于自動駕駛有何規劃?
2020年之前,開車可以解放雙眼,但是正式的商用取決于立法。到時候,我們提供的互聯網解決方案不但可以解放雙眼,還可以解放雙手,和現在的車載互娛系統截然不同。
比如說,我們可以提供遠程軟件更新(和特斯拉一樣),配有下一代互聯系統的車型將會在2018年亮相,這會是新一代的B級緊湊車,這套系統可以很直接的識別你,并且可以和周邊的事物進行實時溝通,比如交通信號燈和其他行駛的車輛。
7、大眾排放門之后,燃油車面臨更加嚴格的審查。未來,雷諾對于柴油車有何計劃?
當然我們會符合監管的要求,在法律規定的框架范圍內發展。目前有許多的NGO(非政府組織)在做測試。
重要的是,監管者他們決定了什么。我們沒有處在一個位置能夠去做立法要求以外的事情。我們沒有意圖去做更多,但是我們會在立法的要求下實現我們的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