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不|91免费视频观看|成人av小说|久久精品影视大全|亚洲第一伊人

歡迎訪問鋰電網(li-b.cn),鋰電產業鏈服務全平臺!
2025年09月04日   星期四    |  廣告單價 |  鋰電資訊
首頁 > 資訊 > 廠商 > 大敗局!盤點倒在風口之下的鋰電企業

大敗局!盤點倒在風口之下的鋰電企業

來源:24潮 | 作者:admin | 分類:廠商 | 時間:2024-01-17 | 瀏覽:21693
文章頂部

鋰電網訊: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很多人對前途失去了信心,更有人懷疑起美國制度的合理性。但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告訴人們:并非追求利潤的自由企業制度已在這一代人中失敗,相反,是它尚未經受考驗。

這段話或許也適合用來考量中國鋰電產業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沉浮興衰。

如果深度研究中國鋰電產業發展史,可以看到,在過去的近20年間里,中國鋰電已經數度經歷了從神話到噩夢的周期輪回,無數產業明星企業轟然瓦解,“泰坦尼克現象” 此起彼伏。也正是在這樣一個激情年代,中國鋰電企業界形成了一種非理性的市場運營模式和思維,憑借著涌動在激情之中的那股不可遏制的投資和擴張沖動,上演了一出令世界矚目的中國鋰電崛起大戲。

時下,我國已在全球動力與儲能電池的多個核心供應鏈占據優勢地位。比如2022年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占全球總銷量的56.9%;儲能電池出貨量占全球比例達87%;正/負極材料出貨量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90%,電解液出貨量全球占比超85%,鋰電隔膜占據全球超80%市場份額。

可如今也正是這種瘋狂豪賭與博弈的激情,又把中國鋰電產業推向新的無序和盲動,使如今的中國鋰電產業呈現出非線性的迷亂態勢。甚至在某種意義上,這種泛濫的激情和沖動正在毀壞者我們并不富足的產業與改革積累。

記得在1997年,北京的經濟學家魏杰先生曾經下過一個預言?!斑@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階段,非常痛苦,我估計再過10年,現在的民營企業200個中間有一個保留下來就不簡單,垮臺的垮臺,成長的成長。”

經營企業就是如此殘酷。身處中國鋰電行業的企業家們在過去激蕩的二十年間曾上演了無數激動人心的輝煌,也有令人揪心的隕落,甚至也多次展現人的賭性與貪婪。這也是中國鋰電草莽崛起時代的縮影。他們勃興,成為行業的奠基者、開創者以及引領者;他們衰落,又映襯出新興行業的畸形與脆弱的商業生態。

特別是在過去十年間,中國鋰電產業至少已經歷兩輪瘋狂的野蠻生長和殘酷洗牌,最慘烈時,不到兩年間1/3的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

不久前,據天賜材料董事長徐金富透露,鋰電賽道現在有8.9萬家企業,僅2022年到現在一年半的時間,就新注冊5.8萬家企業。而據24潮產業研究院(TTIR)統計:2025年全球動力與儲能電池企業產能規劃很可能將超過8000GWh,這是2022年全球銷量的12.11倍。

此外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鋰電隔膜等很多核心產業鏈的產能規劃都已超越最樂觀的機構預測數據,如今基本已經形成新的共識,即中國鋰電產業已進入超級產能過剩時代!

甚至有人預言,未來在鋰電某些核心領域,將有80%,甚至90%的企業會被淘汰。

回顧過去倒下的那些明星企業,甚至產業巨頭演繹的興衰沉浮,放到現在仍存在一定的參考價值,吳曉波在《大敗局》中寫道:改革開放40年,中國商業史上潮起潮涌,大量的企業曇花一現,再不見身影;只有一小批企業勇立潮頭至今。中國的商業不能簡單以成王敗寇為定論,成功的企業給我們以啟發,失敗的企業也可以給后來者以驚醒。也正如歐洲歷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所言:“知識不是預見,但預見是知識的一部分?!?所有前人的失誤或許不會完全重演,但是所有即將發生的悲劇中都無一例外地有著前人失誤的痕跡。

本文24潮團隊統計了過去十幾年間走向 “衰敗” 的15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鋰電企業,他們有的已進入破產清算階段,有的仍深處泥潭,萎靡不振,有的已破產重組,變更實控人,正在涅槃重生……所有前人的失誤或許不會重演,但是所有即將發生的悲劇都無一例外地有著前人失誤的痕跡。恰如馬克·吐溫所說過的:“歷史不會重演細節,過程卻會重復相似?!?了解產業曾經的至暗時刻,也有其意義及價值。
(注:全文信息全部來自于公開信息,若有不當之處,歡迎讀者朋友予以補充、指正)

圖片.png

近日一則天津市捷威動力工業有限公司(簡稱捷威動力)的《公司停工停產、員工放假及培訓通知》震動業界。該文件顯示,由于市場及上下游產業鏈等客觀因素影響,為保證公司業務可持續發展,經管理層研究決定,自2023年12月1日起天津捷威開始停工停產。

有記者從捷威動力相關人士確認了上述通知的真實性。但其表示,并非全部員工放假,只是對于(需要)精簡部分的人員,采取了放假處理?!耙驗樽罱居幸恍鹜犊赡芤甑走M來,所以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采取了放假的處理方式?!?br/>

根據每個崗位的情況,簽了(放假)協議的人的比例不一樣,如新能源這塊比較重視的研發團隊留了50%,剩下那部分人也并非說公司不再要了,只是采取臨時的措施,調整一下資金的狀況,等戰投進來之后,有些人還需要重新再簽?!?br/>

記者曾撥打捷威動力官網公開電話了解情況,但因對方欠費停機無法接通。

捷威動力并非無名之輩。官網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冊資本12.18億元,捷威動力作為首批進入鋰離子電池領域的企業之一,已經擁有14年的發展歷史。自2013年實現動力產品裝機以來,已完成了近10年的市場驗證,單車最長運行里程達35萬公里。

2022年,其市場占有率排行行業第11,2023年前10個月,仍排在行業第13。

據電動汽車觀察家4月份報道:捷威動力已經布局天津、鹽城、嘉興、長興四大生產基地,另有其他基地也在積極籌備中。到2025年,捷威動力將形成100GWh的生產能力。

截至今年6月底,復星國際(00656.HK)及其管理的基金持有捷威動力49.95%的股權,為其第一大股東。復星國際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捷威動力營業收入達25.89億元,同比增長127.22%,未披露凈利情況。

據接近捷威動力的人士向財新網透露,捷威動力目前還沒有盈利,當前市場競爭激烈,短時間內亦看不到盈利前景。原有投資人不愿意繼續承受虧損,正在籌劃更換投資人,新的投資方可能會調整產能規劃。在投資方完成交接之前,公司決定部分生產基地暫時停產。

去年,捷威動力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67.59%,達2.43GWh,排名國內第11位,市場份額為0.82%。捷威動力主要以三元電池為主要產品,其三元電池裝機量去年排名國內第八。

受行業去庫存,下游新能源汽車增速放緩等綜合因素影響,捷威動力的經營業績今年滑坡明顯。

復星國際披露,今年上半年,捷威動力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4.77%,為4.88億元,未披露利潤情況。同期,捷威動力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下降19.34%,為0.73GWh,以0.48%的市場份額排名國內第12位。

今年前10個月,捷威動力的市場份額進一步下滑至0.3%,排名降至第13位。

據記者調查,捷威動力的停工停產已經影響到了其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包括原材料供應商、設備制造商、物流運輸商等。捷威動力的員工也表示,他們對公司的未來感到擔憂,不知道是否能夠按時復工,也不知道是否能夠拿到工資和補貼,目前只能等待公司的通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鋰電行業業內人士向記者直言,即便是捷威動力后續引入戰投,可能效果也欠佳?!耙阅壳扒闆r,捷威動力年內裝車銷量或不超過1GWh,而2023年全球動力電池的產量超過1000GWh,捷威動力市場占比份額十分有限?!?該人士對記者說。(資料來源:財聯社、每日經濟新聞、第一財經、鳳凰網財經)
圖片.png

榮盛盟固利新能源公司前身為中信國安盟固利動力科技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當時是中信國安全資子公司,總部位于北京,公司是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儲能用鋰離子電池及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打軟包疊片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以錳酸鋰和三元電池為主,市場集中在商用車領域。是世界上率先實現大容量錳系鋰離子電池規?;a與市場化應用的動力電池企業。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強勢崛起的風口下,中信國安盟固利被看做是中信國安的支柱型 “第二曲線”,2016年、2017年其凈利潤均超過1.5億元,占中信國安凈利潤總額的7成。從配套車型的排名上,中信國安盟固利曾僅次于寧德時代。

比如天風證券曾對工信部2017年發布的 “10批推薦應用目錄動力電池配套廠商” 做過統計,2017年,按寧德時代配套的車型達到378款,遠超出其它同行。而排名第二的,正是中信國安盟固利,配套車型達到139款。

但到了2018年,在市場與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盟固利自身經營也受到嚴重沖擊,甚至陷入虧損泥潭。據公開報道,2019年盟固利營收8.49億元,卻虧損1.19億元。2020年情況再度惡化,其一季度營收只有0.47億元,凈虧損0.87億元。

2020年9月底,榮盛盟固利曾公告成,30GWh動力電池項目在南京啟動,項目總投資120億元,建設年限為2020-2025年,建設期間廠房及附屬設施主體建設、設備采購等會占用資金。

但時隔不到一年,即2021年7月,榮盛盟固利就被曝欠薪。2022年初,榮盛盟固利向員工發送 “關于榮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資發放問題的諒解溝通函”,并讓員工在溝通函上簽字。溝通函內容顯示,鑒于公司目前存在資金問題,暫緩發放2021年10月、11月和12月績效獎金和加班費。

2022年2月16日的 “票眼” 小程序數據顯示:榮盛在2021年拒付的票據總筆數已高達7607筆,拒付總金額已接近25億元。2022開年短短兩個半月時間,榮盛最新拒付的票據總筆數就高達521筆,總金額超過2.66億元。

2023年6月9日,榮盛發展(002146.SZ)發布公告稱,計劃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交易對方合計持有榮盛盟固利76.44%股權,并向不超過35名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的特定對象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榮盛發展表示,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與銷售。近年來,由于經濟環境及行業形勢的雙重影響,公司面臨一定的經營壓力。因此,公司主動謀求業務轉型升級,布局新能源業務。本次交易完成后,榮盛盟固利將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新能源業務將成為公司主營業務之一。本次交易將有利于提升公司科技創新發展潛力,增強公司的資產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公司未來業務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據榮盛發展披露:2022年榮盛盟固利實現營業收入9.88億元,同比增長45.75%,但仍虧損4.94億元;截止2022年末總負債規模23.12億元,總資產負債率為61.05%,但資金儲備規模僅為4292萬元。

結合產業最新發展趨勢,以及榮盛盟固利自身展示的綜合實力,此次并購成敗,或將對其未來發展及潛力產生深遠影響。

近五個月后,即11月8日,榮盛發展公告稱,自本次交易預案披露以來,公司積極推進本次交易的各項工作。本次交易相關各項盡職調查、審計、評估等工作仍在持續推進中。待相關工作完成后,公司將再次召開董事會審議本次交易的相關事項,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有關的后續程序。

圖片.png

猛獅科技是2001年由汕頭市滬美蓄電池(成立于1986年)發起設立的股份制企業,至今已有30余年的電池制造經歷。2010年前后,猛獅科技就已經成長為我國最大的摩托車起動電池出口供應商和全球第二大高端摩托車電池市場供應商。

其于2012年6月正是登陸A股,上市收入市值11.25億元,三年后(2015年6月)市值暴增至127.80億元。也正是這一年,猛獅科技董事長陳樂伍提出 “2351戰略”,即抓住 “能源轉換” 、“一帶一路” 兩大戰略機遇;從單一的電池業務,向高端電池、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等三大領域拓展;通過成立5個事業部,到2020年發展成為一家千億級市值的上市企業。

2015年,猛獅科技在福建詔安金都工業區投資建設的年產4億支18650三元動力鋰電池電芯工廠開始建設,“未來將支撐公司在電動汽車及儲能業務上的發展需求,滿足不同的市場需要,成為國內外主要的車用動力鋰電池供應商及主要的電池儲能系統提供商之一?!?nbsp; 猛獅科技如是說。

此后,猛獅科技通過投資設立、收購等方式,四面出擊,開啟兇猛擴張之旅。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剛上市時,猛獅科技的僅有3家子公司僅有3家,到了2017年底其子公司已增至73家。從2015年至2018年6月,其發起的并購就多達20起。

2017年,猛獅科技營收規模達歷史巔峰的39.05億元,而同一時期的億緯鋰能營業收入規模僅為29.82億元。

這一年(2017年)猛獅科技在財報中表示:“建設鋰離子電池生產項目,以支撐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及儲能業務上的發展需求;打造猛獅科技車用動力電池的核心競爭力,力爭成為國內車用動力電池的核心供應商之一;此外自身可以實現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從汽車上退役電池用于儲能系統。從而奠定了公司未來成為新能源平臺級企業的基礎?!?br/>

據了解2017年,已有10多款裝配了猛獅科技動力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入選《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據電車匯統計,2017年-2019年,猛獅科技先后為東風、北汽、濰柴、陜汽、五菱、開沃、眾泰、力帆等十余家車企配套了數十款新能源物流車和乘用車產品。

多線作戰的猛獅科技,卻未能抵御產業洗牌浪潮的沖擊,此后身陷連續虧損泥潭,以及資不抵債困境,最終迎來了退市的命運。

財報顯示:2017年-2022年猛獅科技扣非后歸母凈利潤連續6年為負,6年累計虧損67.01億元。

此外,在2018年、2020年及2022年末,猛獅科技三次陷入資不抵債境地,截止2022年末其總資產及總負債規模分別為40.09億元和51.61億元。

2022年6月26日下午猛獅科技公告稱,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上市,將于2022年6月27日被摘牌。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猛獅科技有10個 “終本案件” ,執行標的總額5.72億元,其中5.23億元未履行,其已被列入 “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

一代資本梟雄,就此落幕。

圖片.png

沃特瑪成立于2002年,是國內最早成功研發磷酸鐵鋰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汽車啟動電源、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并率先實現規?;a和批量應用的動力鋰電池企業之一。

其掌舵人(董事長)李瑤生于1973年,在1996-1999年曾任比亞迪品質部高級主管,此后曾跳槽至廣州市鵬輝電池有限公司,任副總裁。2002年,其一手主導沃特瑪在深圳市坪山新區成立。

歷經十數年的發展壯大,沃特瑪在2016-2017年迎來了自己的巔峰時刻。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權威統計,2016年12月,沃特瑪入圍2016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2017年再次入圍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榜單。

也正是在2016年,堅瑞沃能(股票代碼:300116.SZ,現更名為保利新)以52億元并購沃特瑪。收購沃特瑪后,堅瑞沃能的業務重心便轉移到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上,并對部分消防業務進行了剝離出售,全方位投入到動力與儲能電池的研發、生產及銷售。2017年,沃特瑪電池曾在第一季度為堅瑞沃能帶來高達1681倍的凈利增長。

為了加速擴張,沃特瑪還創出了 “沃特瑪聯盟” 商業模式。該聯盟整合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近200家核心企業,并迅速吸引了近千家企業加入該創新聯盟,聯盟要求,在與地方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后,運營公司新沃運力根據政府訂單向整車廠訂車,指定車輛必須搭載沃特瑪創新聯盟企業提供的電池。

而沃特瑪借此一飛沖天。據高工產研統計,2017年在國內磷酸鐵鋰電池市場中,沃特瑪所占市場份額高達26.6%,僅次于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位居全國第3。這一年(2017年)沃特瑪動力電池實現產能15GWh,全年實際生產8.67GWh,銷量達到5.02GWh,年度實現銷售收入94.25億元。2017年再次入圍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榜單。

同時,其在儲能領域也持續發力。2018年4月4日,堅瑞沃能發布公告稱,沃特瑪近日已與西安中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9.75億元儲能電池的銷售合同。據堅瑞沃能年報披露,2018年沃特瑪分別為中山市綠博燈飾實業有限公司、西安中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儲能電池及系統銷售合同,合同金額合計為22.59億元。

根據堅瑞沃能2019年制定的未來三年的定位及發展戰略:其一就是成為儲能領域行業龍頭,其表示 “針對逐漸興起的儲能市場,公司通過 ‘以大型儲能為中心,以通訊儲能、燈具微儲能和家庭儲能為三個基本點’ 的運營戰略,加快儲能業務的發展。無論成本技術還是規模,公司的磷酸鐵鋰電池都具有達到性價比全球領先的潛質,公司在磷酸鐵鋰電池性價比上的優勢,是其它同行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

但巔峰的沃特瑪最終還是倒在了產能過剩、新技術變革、補貼政策調整等大變局下。2016年起,為了遏制補貼現象,政府對新能源商用車設出了運營里程需達2萬公里才能領取補貼的限制,拉長了堅瑞沃能等產業鏈公司的補貼賬期。

而據高工鋰電研究所數據顯示,到了2017年年底,國內動力電池總產能135GWh,有效產能110GWh。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約36.4GWh,這也就表示,動力電池的全國產能利用率只有40%。因此,動力電池行業市場的競爭變的更加嚴峻。

真正轉折點出現在2018年。6月12日起,財政部正式實行了2018年補貼新政策,續航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電動車不再享受補貼。由于沃特瑪此前的核心技術為磷酸鐵鋰電池,雖然具有安全性高、成本較低的優勢,但是其劣勢也很明顯,就是能量密度比較低。沃特瑪電池產品沒有達到相應的能量密度,訂單就此一落千丈。
到了2018年1月,沃特瑪就已經跌出了動力電池裝機量的前十名。

事實證明,只一味依靠產業聯盟贏得訂單并沒有給企業帶來多少益處,而且沃特瑪為提高市場份額還一度瘋狂借債,從而導致資本鏈出現了嚴重問題。再加上沃特瑪沒有緊跟時代推出三元鋰電池、旗下電池屢屢出現安全事故等等的原因,最終一步一步走向了毀滅。

經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初步查明:截至2019年11月7日,沃特瑪目前尚在經營,現有員工800余人,對外負債約197億元,其中拖欠559家供應商債權約54億余元。

由于深圳沃特瑪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22年1月24日作出裁定如下:一、終止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重整程序;二、宣告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破產。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沃特瑪已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涉案總數222個,全部未履行數量221個,未履行比例99.5%。

圖片.png

力信(江蘇)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力信能源” )成立于2016年6月,注冊資本10億元,其是中信產業基金旗下新能源領域的控股企業,主要從事鋰離子動力與儲能電池及相關配套產品的研發生產、制造、銷售。

時任力信能源總裁侯小賀也具有深厚的產業背景,其1997年畢業于天津大學電化學系,后作為技術骨干,調入天津力神參與創建工作,在天津力神工作20年中,先后歷任天津力神執行副總裁、力神動力總經理等職。

一開始力信能源就展現了非常兇猛的進擊勢頭。創立當天,力信能源總投資30億元的鋰電池項目在江蘇鎮江新區舉行簽約儀式。據介紹,項目建成后將達到年產30億瓦時的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及新能源儲能電池系統,形成20萬輛新能源汽車配套能力和至少1GWh儲能系統的生產配套能力。

其還創造了 “3個月就實現基礎改建到產品下線,半年實現銷售近億元,一年拿下10項專利,23項國內外認證” 等記錄。

最高光時刻,力信能源為森源重工、申龍客車、北汽福田、亞星客車、江鈴新能源、中通客車等21家主流整車企業配套了電池,共計配套了97款新能源車型。在2018年,動力電池企業新能源客車裝機量排名中,力信能源排名第13位。

此外,力信能源還為寧德時代、中航鋰電、天津力神、比亞迪等進行代工生產,訂單和生產持續穩定。而儲能領域,自力信能源成立以來,整體裝機量已達460MWh,2019年位列國內第二,海外儲能項目已有落地,為北美最大儲能項目提供電池。

除了動力市場之外,儲能也是力信能源的重要業務板塊。2017年12月,由力信能源科技配套的北美最大的40.8MWh電網服務儲能系統在加拿大多倫多開始并網運行;2018年7月,力信能源參與建設的鎮江電網側儲能電站示范工程項目成功并網(總投資月1.2億元);其還承建了北山及五峰山儲能電站(總投資約1.8億元),共計40MW/80MWh。

據統計,在儲能領域,2019年力信能源位列國內第二。

彼時的侯小賀意氣風發:“力爭把力信能源建設成世界一流的電源解決方案企業” 具體戰略進擊路徑為:擬在2018年底電池產能達到8GWh產能,市場占有率超過5%;2021年底達到20GWh產能,市場占有率超過10%;2030年底達到50GWh產能,市場占有率超過20%;2030年前進入全球鋰離子動力電池企業前三位。

但隨著新能源補貼加速退出、產業競爭加劇、以及疫情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力信能源最終走到了資不抵債,申請破產重組的地步。

2021年7月28日,力信(江蘇)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啟動預重整,面向社會公開招募重整投資人。根據力信能源預重整管理人發布的招募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5月31日,力信能源經審計后的資產總額為16.89億元,負債總額為21.68億元。這表明力信能源已經陷入資不抵債的狀態。

直到一年后,力信能源才迎來轉機。據公開報道,2022年7月,吉利科技集團注資4億元正式入主力信能源,持股60%,成為力信能源第一大股東。

企查查顯示,同一天,力信能源負責人由 “侯小賀” 變更為余衛(吉利科技集團副總裁、利信能源董事長)。

同年10月28日,力信(江蘇)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利信(江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成立寧國時代新能源有限公司。

利信或許能夠重生,但力信卻已注定消匿于江湖。

圖片.png

珠海銀隆成立于2009年,前身為珠海銀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經營范圍涉及新能源相關領域技術的研究開發、鋰離子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生產和銷售、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汽車動力總成、電機等相關領域技術研發以及汽車(不含小轎車)銷售等。

企業創始人為魏銀倉,他從汽修廠修理工做起,在攢下了一定的人脈、資金后,開了一家汽車美容保養公司。2008年,在看到新能源產業的巨大前景后,魏銀倉收購了一家新能源公司與一家電池廠,成立了珠海銀隆。

2010年9月,珠海銀隆與美國奧鈦納米技術有限公司簽訂收購協議,并在次年7月戰略控股該公司。在此之后,珠海銀隆選擇鈦酸鋰電池為技術路線,并在官方網站將鈦酸鋰電池視為核心優勢。

珠海銀隆在關于納米鈦酸鋰電池的宣傳中寫道,這是一款具備6分鐘充滿電、擁有2.5萬次至3萬次的循環壽命、可使用壽命長達30年的優質特性的電池產品。

另據公開信息披露,珠海銀隆高安全大倍率鈦酸鋰儲能系統產品已在美國、丹麥等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使用,為全球多個客戶提供儲能、調頻系統,并在國內內蒙古、西藏、珠海等多地實施了電力系統儲能項目。

另據公開報道,2017年,珠海銀隆的營收87.52億元,凈利潤為2.68億元。強勢崛起的珠海銀隆得到了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青睞。

董明珠在2016年1月接受采訪時曾表示:“珠海銀隆很可能成為珠海第二個千億企業。” 2016年8月,格力拋出了一份作價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100%股權的重大資產收購方案,然而這一方案卻在當年10月舉辦的臨時股東大會上未獲股東投票通過。

但這并沒有阻止董明珠的決心,2016年年底,董明珠拉上王健林、劉強東等,對珠海銀隆進行增資,董明珠本人也藉此成為珠海銀隆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7.46%。

2019年初,銀隆新能源還推出了自己的首款量產車——銀隆艾菲,一款對標別克GL8的MPV就此誕生。售價高達43萬元的艾菲,以不如五菱的外觀和90年代初老舊的內飾,詮釋了董明珠口中的粗制濫造,業內也有人稱之為 “工業垃圾” 。最終,2019年上市的艾菲僅賣出2708輛,銷量慘淡。
銀隆新能源,慘淡的不只是銷量,還有經營狀況。

2018年初,珠海銀隆就被爆出拖欠多家供應商貨款超過10億元,河北武安工廠大面積減產,南京產業園一度被法院查封等等。

2018年11月份,大股東銀隆集團以及銀隆集團實際控股人魏銀倉、前高管孫國華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超10億元。2019年4月,銀隆官微發布聲明,該公司董事、原公司總裁孫國華在內等六人已被刑拘,涉及侵占公司利益總計超過14億。原董事長兼大股東魏銀倉遠遁美國。

千瘡百孔的銀隆,由董明珠再次接手。

格力電器于2021年8月31日再次披露公告稱,格力電器通過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拍方式競得珠海銀隆30.47%股權。與此同時,董明珠也將其持有的珠海銀隆17.46%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托格力電器行使。上述交易完成后,格力電器持有珠海銀隆30.47%的股權,并合計控制珠海銀隆47.93%的表決權,使后者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可借助珠海銀隆的納米級鈦酸鋰技術及現有鋰電池產能,推動儲能產品在格力電器儲能相關的電器產品、新能源等板塊的應用,全面加速現有多元化業務發展?!?格力電器如是說。

自2021年11月9日起,珠海銀隆更名為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格力鈦” ),原公司所有業務由格力鈦繼續經營。

天眼查顯示,2022年格力鈦繳納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的人數為556人,較2021年增長了7.54%。

格力電器財報顯示,2022年,格力鈦的營收為25.87億元,凈虧損19.05億元;截止2022年末格力鈦總資產與總負債規模分別為250.24億元和247.86億元,資產負債率達99.05%,其中流動負債235.72億元,是流動資產的2.16倍。

格力鈦能否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高地,我們拭目以待。
圖片.png

中興高能原是中興通訊旗下新能源板塊全資子公司,于2016年4月8日注冊于武漢東西湖臨空港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注冊資本4億元,主要致力于研發、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列產品。

根據當時相關招商信息顯示,中興高能電池園區項目占地300畝,總投資76.6億元,包括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燃料電池等動力電池項目,通過三期建設后,總產能將達8GWh,可滿足超過25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電池的配套需求。

據了解該項目于2018年正式投產。2020年8月中興高能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43008KWh,位列新能源乘用車動力電池裝機量第9名。

公開信息顯示,中興高能曾為威馬、吉利、奇瑞、鄭州日產、漢騰、海馬等整車廠供應動力電池產品,東風和長城等主機廠也曾前往中興高能進行考察。

其中,威馬是中興高能的重要客戶。據統計,2020年1-9月,中興高能的動力電池為威馬配套了2257輛汽車,裝機量為118.2MWh,在威馬的電池裝機總量中占比接近15%。

但由于威馬汽車多次發生自燃,其主要供應商中興高能深陷質量危機,曾因此一度陷入 “立地解散” 傳聞。

在2020年10月28日,威馬汽車在發布的《關于威馬汽車主動召回部分產品的說明書》中明確起火事故是由于電芯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混入了雜質導致動力電池產生異常析鋰,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電芯短路,引發動力電池熱失控并產生起火風險,存在安全隱患,并主動召回1282臺威馬EX5問題車輛,其召回車輛所用電池為ZNP3914895A-75A動力電池,生產商正是中興高能。

當日晚間,中興高能緊急發文,其發布的《關于 “威馬汽車產品召回事件” 的說明》顯示:在福建省邵武市發生的兩起威馬汽車起火事件中,涉事車輛搭載的是高能技術的電池,但2020年10月27日發生于北京市的威馬汽車起火事件,涉事車輛搭載的并非高能技術的電池。
而同期,網傳的一封中興高能采購部發給合作伙伴的運營風險告知郵件截圖顯示,“中興高能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現已暫時停止生產經營”。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6月,中興高能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被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此時該公司被執行總金額已超1.6億元。

2021年12月20日,中興高能被法院裁定破產重整。2022年8月中興高能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原股東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退出,其成為蜂巢能源,并更名為蜂巢能源(武漢)有限公司(簡稱武漢蜂巢)。

據24潮了解,“基于重整資產的評估報告,武漢蜂巢重整投資總額為1.69億元”。

圖片.png

北京國能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1月,注冊資金3.5億元。最初由蔣大龍控制的國能電力集團100%控股,在數次股權變更后,其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在深圳做消費類電池起家的郭偉、吳叢笑夫婦。

公開資料顯示,國能電池總部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區工業園內,已經建成的基地有北京、鄭州、襄陽、重慶、海寧、南昌、新余、龍巖幾大基地。

國能電池在行業內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度,其曾是我國最大的軟包動力電池生產企業。為安凱客車、東風襄旅、亞星、玖龍汽車、南京金龍、珠海銀隆、中植客車、百路佳客車等國內80%以上的客車企業進行配套和批量供貨。在專用車領域的客戶主要有青島一汽、東風汽車、湖北新楚風、北汽銀翔等多家知名企業。
2017年國能電池在年度裝機和銷量表中排在前15名以內,2018年上半年,國能電池位列動力電池裝機電量排位仍在第10名左右。

在2018年國能電池還計劃逆勢擴張,其于9月28日宣布與無錫市錫山區政府簽約,將在錫山投資35億元建設新能源產業園,內容為建設3Gwh PACK及5Gwh電芯智能化生產項目。

在儲能領域,其也有深度布局。在2018 5月18日,國能電池控股子公司江西省科能偉達儲能電池系統有限公司(簡稱 “江西科能” )位于分宜縣工業園區的工廠一期項目正式投產。據介紹項目總投資27.2億元,一期(10億AH高性能儲能電池)投資10.7億元,產能4億AH,一期達產后年產值25億元,利稅5億元,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總生產值預估50億元,解決就業崗位300個。

但有國能電池員工透露,從2019年初開始,國能電池北京公司就出現拖欠工資的情況,2019年5月,面對 “即將倒閉”、“拖欠巨額員工工資” 等質疑,國能電池發布澄清公告予以辟謠。
但幾個月后,即2019年7月22日,國能電池再度發布公告稱,受新能源行業影響,公司當前有12億元應收賬款尚未收回,導致部分已離職員工的補償金,工資和報銷款沒有及時兌付。目前公司主要領導和銷售人員都在籌款,預計7月31日解決部分經濟補償金;8月31日結清全部拖欠工資;報銷款將按照公司內部職工統一進行支付。

2019年7月底,有北京國能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用戶和員工反映,目前包括廣州、深圳、成都、沈陽等多地均出現國能電池售后維修中斷的情況。同時,北京公司已拖欠員工薪資達半年之久,拖欠金額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7月23日,國能電池因拖欠楊軍燕、江蘭云等266人工資669.08萬元且拒不履行被北京市房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罰款2萬元。

實際上,在2019年3月,北京銀行就已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要求凍結北京國能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國能電池有限公司、郭偉資產700余萬元。

而在此之后涉及請求凍結國能電池資產的案件,法院的回復均為,“通過全國網絡查控系統及北京法院執行辦案系統查詢被執行人名下財產,未發現可供執行財產;凍結被執行人名下多銀行賬戶,余額不足且為輪候凍結;到被執行人住所地調查,暫未查到可供執行財產?!?/p>

關于國能的負面消息已非一日,早在2017年、2018年,就有多次國能電池拖欠供貨商貨款的消息流出,2018年,郭偉及其控制的寧波煒能資產管理中心相關股權被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凍結,國能電池的股權及其他投資權益被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凍結,金額經初步統計達13.33億元。

在2022年2月31日,北京國能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廣州市增城區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同年12月29日,工信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22年第37號》文件,將撤銷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公告企業名單(第一批)予以公告,國能電池赫然在列。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27日,國能電池董事長郭偉,多次被法院限制高消費。

圖片.png

珈偉隆能固態儲能科技如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珈偉隆能” )成立于2016年10月,主要致力于儲能鋰離子電池及電池組模塊、系統研發等,為珈偉新能(300317.SZ)全資控股公司,珈偉新能在2016年年報中表示:“未來儲能技術的提升將成為鋰電池需求增長的新助力,公司管理積極進取,審時度勢,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新能源業務,又從戰略的高度布局固態儲能業務?!?/p>

當時珈偉新能當時的戰略目標為:將珈偉隆能打造成 “全球領先的儲能平臺” 。

成立之初,珈偉隆能加快推進產業化進程。2017年,珈偉新能與江蘇如皋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簽署投資協議,擬投資不低于6.6億元用于鋰電池項目,產品主要運用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財報顯示,項目一期1億瓦時快充型軟包電池項目在2017年就成功量產。

在客戶拓展方面,珈偉隆能也拿到了多個公司訂單。2018年-2019年,珈偉隆能與無錫中瑩工貿、寧波如意分別簽訂大額訂單。其中無錫中瑩工貿將在一年內從珈偉隆能采購鋰電池系統20萬只,合同金額為4.32億元;珈偉隆能將向寧波如意供應量20萬套叉車鋰電池系統。

但是此后隨著二期20億瓦時的年鋰離子電池產能陷入難產境地,訂單執行低于預期等因素影響,形勢急轉而下,珈偉隆能經營甚至陷入困境。據了解,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因上述項目對開發總公司產生借款本金及利息2.51億元。

此外,截至合同到期,無錫中瑩工貿僅下發電池訂單1200只,實際交付僅完成300只。對于合作不順利的原因,根據珈偉新能2020年的公告,一方面是無錫中瑩工貿未能按時付款,另一方面主則是無錫中瑩工貿對試用情況不滿意,認為產品性能、品質等指標均達到預期目標。

寧波如意的合同也可以說是如出一轍,同樣只供貨了一部分,珈偉隆能后因產品毛利率、付款周轉和公司戰略等原因終止了與寧波如意的合作協議。

據珈偉新能財報披露:2021年末,珈偉隆能已經資不抵債,凈資產為負的1.60億元, 2021年實現營收243萬元,凈利潤虧損2945萬元。

最終,珈偉新能終止了鋰電池業務。2022年4月,珈偉隆能宣布停產鋰電池。對于停產原因,珈偉新能解釋稱,過去兩年因公司資金無法及時籌措到位,導致公司經營未達到預定目標,近幾年持續處于虧損狀態。

2023年2月7日珈偉新能再次回應,不再將鋰電池生產作為未來發展方向,公司相關的鋰電池制造已經停產,已不具備研發、生產鋰電池的相關條件。

圖片.png

2011年,錢江摩托(300913.SZ)確立鋰電池項目為公司轉型方向之一,經過三年研發和技術儲備,于2014年11月創立了浙江錢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全面進軍動力與儲能電池領域。

彼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巨額補貼刺激下,在2014-2018年進入野蠻生長的快速增長期。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式增長,對動力電池產生強勁需求,從而吸引大批企業跨界布局動力市場,導致電池企業數量激增,出貨量和產能持續增長。

錢江摩托順勢而起。在此期間,錢江鋰電也在積極建設產能,并獲得了舒馳客車、吉利四川商用車等主機廠的動力電池訂單。2017年,錢江鋰電在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排行榜(80強榜單)排名18,年出貨量為205.03MWh。

同時在2017年錢江摩托就已投入運行兩個大型集裝箱儲能示范項目,充分利用錢江儲能項目的示范效應,快速進入分布式鋰電儲能行業,利用欣旺達及中恒在國內儲能行業的品牌效應,攜手打造儲能行業的明星產品。

2018年4月27日,錢江摩托控股子公司浙江錢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錢江新能源” )與溫嶺市人民政府簽訂《錢江新能源年產40億Wh鋰離子動力與儲能電池總成項目投資協議書》。錢江新能源擬在溫嶺市東部新區實施浙江錢江新能源40億Wh鋰離子動力與儲能電池總成項目,項目總投資約31.8億元。

不過,隨著產業周期的變化,公司訂單落實并不順利,還與客戶陷入法律訴訟中。2018年10月18日,錢江摩托發布重大訴訟公告稱,控股子公司錢江鋰電將舒馳客車、中植新能源汽車和陳漢康三者告上法庭,要求被告支付被拖欠的合同貨款,涉案金額近2億元。

不過,舒馳客車卻對錢江鋰電發起了反訴。舒馳客車在反訴中陳述,稱錢江鋰電逾期交貨造成公司與客戶之間訂立的合同無法履行;錢江鋰電供應的部分儲能裝置單體(電芯)并非自產而是外購,構成合同違約;錢江鋰電提供的鋰電池與備案技術參數不一致,不符合合同約定,由此給公司造成各項經濟損失等。

根據錢江摩托年報披露,2018年鋰電產業由于電動汽車產業政策的變更,導致主要客戶訂單減少,業務驟減,鋰電經營出現困難,產業發展停滯。

影響遠不止于此,2019年12月6日,錢江摩托公告稱:“由于鋰電行業變化等因素,導致新能源公司未能按《協議書》約定按期推進,項目處于停滯狀態。為保護上市公司及投資者利益,公司管理層慎重考慮后,新能源公司與溫嶺市人民政府進行了充分的協商溝通,決定停止項目并簽署《解除合同協議書》,解除《協議書》并退還相應補助款及利息等費用合計約6138萬元。”

截止2020年12月31日,錢江摩托最核心的鋰電控股公司浙江錢江鋰電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錢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臺州錢江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銀行賬戶均被法院判決財產保全。

到了2022年 ,“鋰電” 已經在錢江摩托主營業務中消失了,其徹底退出了鋰電江湖。

圖片.png

浙江遨優動力系統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為浙江之信控股集團子公司。當時其引進以陳光森博士為首的國際一流鋰離子動力電池技術團隊。該團隊在國內最早專注于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研發和生產,電池制備技術行業領先,擁有電池相關專利20多項,2002年,陳博士團隊研發出世界上第一枚MP3電池;2004年,研發并量產的高功率航模電池引領國內潮流;2016年,研發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高達240Wh/Kg,采用快充型電芯的電池可滿足5-15C快速充電;其研發生產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在公交大巴上連續三年(2015~2017)行駛30萬公里無故障業績,得到了沂星客車、東風汽車、重慶力帆等客戶的使用。

遨優動力一度曾是國內軟包電池領域的明星企業,主要聚焦富鋰錳動力電池的產業化,擁有湖州、南潯、肇慶三地三個生產基地。

2018年,遨優動力實現銷售收入6.3億元。2019年產能增至5吉瓦時,預算銷售收入約10億元。

據遨優集團官微發布信息:遨優動力是浙江省重大產業項目企業,是全國動力電池第一梯隊企業,是中國高能鋰電十大領軍品牌之一,是中國動力鋰電池十大品牌之一。

企查查顯示,遨優動力入圍eNet硅谷動力《2019最值得關注的鋰電池企業》,位列18名。

在大股東浙江之信控股的資金支持下,遨優動力曾經豪情壯志對動力電池市場充滿信心。不過,隨著母公司 “暴雷” 以及市場競爭加劇,遨優動力的發展進程遭遇重創。

首先是2019年12月17日,浙江之信控股集團實際控制人章某江,杭州正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付某等人主動向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區分局投案。公安機關依法對浙江之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進行立案偵查,對章某江、付某在內的26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并對相關資產開展查控工作。

失去了母公司的資金支撐,遨優動力立刻陷入了連工資都無法正常發放的困境。

2020年3月,遨優動力宣布因受之信控股集團涉嫌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影響,公司固定資產與賬戶均被刑事查封,造車公司食堂停餐、員工四個月薪資未發,原計劃3月10日復工復產計劃無望。

因此公司決定全面停產,停工放長假,具體復工時間另行通知。

湖州南太湖新區人民法院發布信息稱,于2020年4月13日受理債權人湖州金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對債務人浙江遨優動力系統有限公司申請的破產清算一案。法院在通知中還表示,法院受理的是破產清算申請,后期可能將視重整意向投資人的招募情況,根據相關權利人的申請適時轉為重整。

企查查顯示,遨游動力法人代表莫寧佳于2020年2月25日至2023年6月1日被人民法院十四次發布限制消費令。2020年7月9日,遨游動力被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涉案金額33.52萬元。

截至2023年1月29日,浙江遨優持有的湖州遨優電動技術有限公司65%的股權、湖州遨優科技有限公司90%的股權以及浙江遨優動力系統有限公司名下的23項專利資產經歷多次司法拍賣但仍在拍賣中。

圖片.png

福建冠城瑞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冠城瑞閩” )成立于2015年6月,主要進行鋰電池系列產品的設計、生產與制造,為冠城大通(600067.SH)控股子公司,持股90%,福建省福投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福投新能源公司” )持股10%。

更早些時候,2015年5月5日冠城大通與福投新能源公司簽署了《關于共同投資汽車動力電池項目之投資合作協議書》,雙方共同投資設立冠城瑞閩,負責動力電池、電池組及充電技術等研發、生產、銷售運營管理,該項目投資規模總額預計約人民幣20億元。

2017年12月,冠城瑞閩鋰電池產線一期正式投產,項目規劃總產能約5.6GWh,據悉,一期項目主要是0.9GWh全自動電芯生產線及動力成組PACK自動生產線,主要為車企及儲能客戶提供軟包系列產品。

據2018年年報披露:冠城瑞閩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池包能量密度達到160wh/kg以上,比能量達260wh/kg的高比能電芯已批量生產。同時,陸續開發了長壽命的磷酸鐵鋰和三元儲能應用電池。

在投產儀式上,冠城瑞閩新能源還與首批重點下游客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包括與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簽署協議,雙方將聯合組建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研究實驗室;與全球電池儲能工業化應用領導者——加拿大溫哥華PBES公司簽署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開發海內外高端儲能市場。

冠城大通對寄予厚望,在2017年年報中,冠城大通標識符 “冠城瑞閩以先進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為核心,配合高精度、高安全性的智能電池管理系統,通過成熟穩定的系統集成技術,致力于為客戶提供一流解決方案。除新能源汽車市場外,冠城瑞閩已研發用于儲能領域的長壽命三元軟包電池,為儲能系統客戶提供優質配套電源,產品可廣泛應用于工業企業、商業樓宇、儲能充電站等場所。”

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二期項目渺無音訊等因素影響,冠城大通鋰電池業務一直未形成規模,2022年其 “鋰電池” 銷售收入僅為586萬元。

今年5月,冠城大通表示將重點發展電解液業務,同時加快動力鋰電池業務清算或重組處置工作。冠城瑞閩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2549萬元,凈資產負債超5億元,已進入資不抵債的狀態。
圖片.png

威能電源成立于2006年,立足于鋰離子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領域。

其巔峰時期,擁有 “山東威能環保電源院士工作站”,并成功入圍國家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 “新能源汽車產業動力電池技術創新工程” 項目全國扶持的八家動力電池企業之一,被納入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工程財政獎勵資金支持范圍。

威能電源還具備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武器裝備質量體系認證、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證書、武器裝備科研單位保密資質等國家級軍品資質。據2015年財報披露,公司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實現-40度充放電,并應用于某軍品。

此外,當時其開發的電池單體產品覆蓋10Ah到100Ah各種容量,威能電源當時還與眾泰、南京金龍、上海申沃、中通客車等眾多知名汽車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并出口產品到歐洲、美洲等國外區域。

巔峰時2015年威能電源年營業收入為3億元,同比增長107.31%。要知道鋰電巨頭之一的孚能科技在2016年全年營收也不過4.69億元。

2017年8月,威能電源又和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6所共同籌建山東航天威能新能源動力系統有限公司,開創了軍民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次年,3月23日,威能電源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河南省民權縣人民政府簽署了《投資協議》,將在河南省民權高新區投資興建年產30億安時新能源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國際綜合應用產業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20億元。

威能電源表示,若此協議后續順利實施,將進一步完善公司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的產能布局,極大提高公司的資產規模及抗風險能力,提升公司鋰電池產品制造的技術水平、自動化水平、成本控制等核心競爭力,擴大公司市場份額,對公司的業績具有積極影響。

幾個月后,即2018年5月25日,加拿大多倫多SKY Clean Energy Ltd.電力儲能公司董事長劉平,中加綠投CCGI合伙人周為等一行3人來訪威能電源,就加拿大電力儲能領域的合作,與威能電源董事長張風太進行深入洽談,最終達成合作共識。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面發展。

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政策環境的變化,2018年-2020年威能電源連續三年虧損,三年合計虧損4.58億元,2020年末甚至一度陷入資不抵債境地,當時其總資產與總負債規模分別為2.84億元和4.97億元。
事實上,早在2019年威能電源就曾因拖欠農民工工資被列入壽光市人社局嚴重拖欠農民工工資領域黑名單。

2020年5月29日,壽光市人民法院作出(2020)魯 0783破5號之一民事裁定書,裁定對威能電源與青島威能環保電源有限公司、青島威能電動車輛電控有限公司進行實質合并重整,并指定國浩(濟南)事務所相任述三公司合并重整管理人。
直到2022年威能電源才完成資產重整,但其當年(2022年)營業收入僅為0.72億元,僅為巔峰期的24.02%。而截至2023年6月末,威能電源賬面貨幣資金僅為821萬元。

這樣的資本實力,重回巔峰難度不小。
圖片.png

昆山聚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昆山聚創” )成立于2019年1月7日,注冊資本為7.5億元,由寶能集團旗下公司和昆山市國資企業共同投資成立,雙方分別持股75%和25%。主要從事新能源科技領域內的技術研發、咨詢以及鋰電池、燃料電池、動力電池組的生產與銷售,規劃產能規模達8.5GWh。

2020年10月昆山聚創研發基地已投入使用,生產基地一期工程0.5GWh電池產能已經投產。

僅一年后,即2021年3月,昆山聚創又與四川眉山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眉山市投資建設鋰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約360億元,規劃年產56GWh,一期建設16GWh量產工廠及其配套設施,構建包含動力電池電芯、模組、PACK、儲能應用、電池回收等領域的新能源產業鏈,并在產業前沿領域全面開展合作。
但由于寶能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并未有規模銷量,作為配套項目的電池企業,昆山聚創發展情況可想而知。

2022年,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曾表示,該集團在汽車業務上已經累計投入530億元,但這些投入并未轉化成切實的產品、技術和銷量成果。

寶能集團官網在2022年9月披露的一則消息稱,寶能汽車已在全國布局七大整車制造基地,擁有93萬輛標準產能,遠期具備年產300萬輛的制造能力。2022年全年寶能汽車集團將全力沖刺產銷6萬輛。預計2023年產銷30萬輛,并沖刺2026年實現產銷百萬輛以上的目標。寶能汽車將成為民族汽車軍團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而根據公開數據,2021年寶能旗下的觀致汽車銷量僅約為5200輛,而2022年為720輛。

在今年8月底,寶能汽車重要生產基地西安基地已進入掛牌出售階段。同一時期,8月29日,昆山聚創的三宗土地及無證建筑、機器設備以約6.11億元人民幣的成交價拍出,競拍人為昆山市工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自此,昆山聚創的全部資產幾乎被全部出售。

9月22日,昆山聚創被昆山易思維廣告傳媒有限公司,昆山樂天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大族激光和浙江漢信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破產重整,由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人民法院經辦,案件正在審理中。

圖片.png

河南環宇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宇電源”)成立于1996年7月,公司創建了以鎳鎘、鎳氫、鋰離子、鉛酸等四大電池系列百余個品種為主導的高科技工業園區,是中國最大、品種最全的二次電池生產基地,擁有日產各種型號二次電池200多萬只的生產能力。

最巔峰時,環宇電源職員總數達10000多人,其中研發人員400人。環宇電源在官網上稱,公司與世界知名電動工具生產商如,香港TTI、美國BDCI、德國BOSCH博士和METABO建立長期的戰略伙伴關系,產品遠銷歐洲、亞洲、美洲等市場,其銷售和服務網絡遍及全球;環宇電源在二次鎳基電池行業排名第二,創建了以鎳鎘、鎳氫、鋰離子、鉛酸等四大電池系列百余個品種為主導的高科技工業園區,是中國最大、品種最全的二次電池生產基地,擁有日產各種型號二次電池200多萬只的生產能力。

但2018年11月1日,一則 “環宇電源被申請破產清算,并已獲法院受理” 新聞預示著這個二次電源行業曾經的巨頭就此倒下。

根據河南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南皮縣東升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東升電氣” )以環宇電源無法清償其到期貨款107.20萬元,且公司已經停產,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法院申請對環宇電源進行破產清算。法院依法通知了環宇電源,環宇電源認可東升電氣主張的欠款數額,對其破產申請沒有異議。

新鄉中院表示,環宇電源作為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其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符合破產受理條件,故受理東升電氣對環宇電源的破產清算申請。

根據新鄉中院查明,環宇電源于2017年5月早已停產,因陷入債務危機,涉及多起訴訟案件,廠房、設備、股權被查封。根據環宇電源出具的財產情況說明及相關財務資料,截至2017年7月31日,該公司的總資產為11.3億元人民幣,總負債為13.27億元人民幣,凈資產為-1.97億元人民幣,資產負債率117%。環宇電源股資金鏈斷裂,已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目前已全面停產。

天眼查顯示,環宇電源已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并在2023年7月2日被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

客觀來看,環宇電源資金鏈斷裂,無法償還債款而破產只是當時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當時一批鋰電企業都倒在了 “補貼退坡和市場競爭加劇” 的洗牌周期下,它并不是第一家倒下的電池企業,也不會是最后一家

分享到:

合作機構: ofweek鋰電網 | 電池在線網 | 亞太電池展 | 巨典展覽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覽 | 亞化咨詢 | 知行鋰電 | 高工鋰電 | 深圳市電源技術學會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鋰電網(li-b.cn) | 粵ICP備18158530號


掃碼關注微信
獲取更多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