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寧德時代奔向“星辰大海”!
信用中國(上海)官網顯示,7月19日,商飛時代(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下稱“商飛時代”)成立,股東包含寧德時代、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商飛公司”)、上海交大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商飛時代的法定代表人為錢仲焱,為中國商飛公司C919大型客機項目副總師,6月29日被任命為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黨委副書記。
而寧德時代會有上述動作,與此前發布凝聚態電池有關。彼時,寧德時代透露,凝聚態電池的問世,全面開啟了海陸空全域電動化的時代,正在進行民用電動載人飛機項目的合作開發。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近期表示:“新能源電池的應用范圍很廣闊,包括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和不跑的(儲能)都將電動化,市場空間很大,優質產能一定是稀缺的”。
近日,蕪湖造船廠有限公司(下稱“蕪湖造船廠”)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包含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問鼎投資有限公司。
產業與學界助力
天眼查顯示,商飛時代注冊資本6億元,經營范圍包含:“民用航空器零部件設計和生產、民用航空器(發動機、螺旋槳)生產等”,股東包含寧德時代、中國商飛公司、上海交大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官網顯示,中國商飛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11日成立,總部設在上海,是實施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中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也是統籌干線飛機和支線飛機發展、實現我國民用飛機產業化的主要載體。
中國商飛公司主要從事民用飛機及相關產品的科研、生產、試驗試飛,從事民用飛機銷售及服務、租賃和運營等相關業務,股東包含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等。
此前,中國商飛公司已經開始布局新能源飛機。2019年,該公司新能源驗證機“靈雀H”試飛成功,該機采用氫燃料電混合動力技術,為驗證以氫燃料電池為主、鋰電池為輔的混合動力技術在飛機上使用。
上海交大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是上海交通大學所屬企業體制改革后的校級資產經營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注冊資本1億元,與學校教學科研密切相關的功能型、創新型、服務型平臺。
公司官網顯示,上海交大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二級全資、控股骨干企業,包含上海交大航空發動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大太陽能發電和制冷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模具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等。
寧德時代與上海交通大學淵源頗深。公開資料顯示,寧德時代創始人兼董事長曾毓群,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
2020年10月12日,寧德時代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建清潔能源技術聯合研究中心,建立“研究創新”和“人才培養”的合作平臺,并在此基礎上將其打造成為清潔能源科學與技術領域中,關鍵共性技術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和產學研聯合創新高地。
發布凝聚態電池已有透露
相比電動汽車,電動飛機面臨的環境和安全挑戰更大,對電池的能量密度要求也更高。而在近期,寧德時代在航空與船舶領域動作頻頻,與此前發布凝聚態電池有關。
4月19日,寧德時代發布單體能量密度500Wh/kg的凝聚態電池。目前,采用三元正極材料的鋰電池,能量密度最高為350 Wh/kg,而凝聚態電池的能量密度相對提高了超四成。
凝聚態由大量粒子組成,并且粒子間有很強的相互作用系統。凝聚態電池的核心,是能實現超流態、超導態、穩定、傳導性更加優越,簡單來說是電池更穩定、容量更大、傳導效率更快。
寧德時代介紹,凝聚態電池在技術上,突破了長期以來限制電池行業發展的天花板,將激活以高安全和輕量化為核心訴求的全新電動化場景。
凝聚態電池的出現,填補了寧德時代乃至鋰電行業產品體系中,在“天上飛”領域的空白。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透露,目前正在就凝聚態電池進行民用電動載人飛機的合作開發,執行航空級的標準和測試。
已有上市公司參與電動飛機
寧德時代的上述動作,引來投資者對部分上市公司的關注。
7月20日,臥龍電驅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與中國商飛有電動航空電驅系統的共同開發項目。”
臥龍電驅表示,航空器對電機電控的各項性能參數要求很高,在此領域的一部分研究成果,會涓滴到公司其他產品線。
投資者關注到上述事項,主要是近年來多國科學家都在研發新能源動力飛機,并且當前行業發展將迎來轉機。
中國電動飛機的發展起步較晚。2017年,民航局出臺《通用航空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推動新能源飛機發展,奠定中國電動飛機發展的政策基礎。
此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航空業綠色發展框架性意見。
2019年10月,中國自主研制的銳翔(RX4E)四座電動飛機首飛成功。同年12月,全球首架全電動商用飛機在加拿大首飛成功。
2022年9月,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重大裝備處發布行業觀察,近兩年,國內近十家電動飛機企業獲得超千萬元融資。國內目前公開的電動飛機近30款,固定翼類約占30%,其余多為eVTOL/飛行汽車,整機研制企業20余家。
中國電動飛機的重點企業,包括中國商飛公司、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億航智能、小鵬匯天、沃飛長空等。6月12日,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韋東遠發文提出,中國傳統飛機制造業存在的系列問題,直接影響到未來電動飛機產業發展。
在此局面下,國內致力于開展電動飛機研制生產的企業較少,產業集中度低;電動飛機存在企業規模小、實力弱、供應鏈松散、技術儲備較少、市場競爭力和盈利水平不高等系列問題。
寧德時代“下海”
入股蕪湖造船廠,是寧德時代“下海”的一大步。
公司官網顯示,蕪湖造船廠前身是1900年創辦的福記恒機器廠,有著122年的建廠歷史,憑借悠久的造船歷史和豐富的造船經驗,創下了中國造船行業的34項第一。
2022年10月21日,蕪湖造船廠為上海鼎衡航運科技有限公司建造的6600噸IMO II/III直流電推、智能化不銹鋼化學品3#船順利交船,業內首創和突破的是采用直流電推的動力技術、節鎳型雙相不銹鋼材料。
2023年3月30日,蕪湖造船廠聯合七家單位,發起成立安徽省綠色智能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聯盟,將以內河船舶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的發展導向,重點攻關推進新能源動力船、清潔能源動力船等船舶的核心競爭力。
記者注意到,在全球航運業能源轉型趨勢下,寧德時代早已將電動船舶納入業務版圖。
2018年,寧德時代與中國船級社武漢規范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4月,寧德時代成為國內首家通過中國船級社最新檢測指南《純電池動力船舶檢驗指南》認可和檢驗的動力電池企業。
目前,寧德時代的船用產品,在長江、珠江、閩江、喀納斯湖及沿海地區,實現多船型、多場景應用,部署在國內各水域約200艘船上。
其中,2022年12月18日,閩江干流復航暨南平港開港活動,在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區洋坑碼頭舉行,閩江首艘電動貨船“武夷2號”正式啟航,選用寧德時代鋰電池系統、無錫賽思億電控系統,純電模式零排放。
2022年11月26日,寧德時代成立全資子公司寧德時代電船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海洋工程裝備研發、海洋工程關鍵配套系統開發、海洋工程設計和模塊設計制造服務、船舶銷售、船舶改裝等。
2023年6月,寧德時代申請注冊多枚“時代電船”商標,國際分類涉及機械設備、材料加工、建筑修理,當前商標狀態均為申請中。
2023年6月16日,寧德時代與深圳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聚焦新能源車換電、電動船舶等重點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
目前,全球電動船舶行業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幾年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第三方機構預測,到2030年,全球電動船舶市場將超過10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11.5%。
“電動船舶在起步階段,確實需要行業內上下游齊心協力,共同突破一些制約發展的瓶頸。”寧德時代方面表示,電動船舶的發展進度,跟技術創新、產業配套、產業鏈培育、人才培養、政策保障、金融支持等眾多因素有關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