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場圓桌對話嘉賓
在高工產研總經理鄭利瑤主持的上半場圓桌對話中,來自蘇州博得立電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沙建龍、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市場總監楊琦、成都雅駿新能源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永軍、深圳市陸港新能源物流車輛應用推廣中心主任謝海明、南京金龍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產品總監黃福良、江蘇索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乾、深圳前海同城貨的貨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國安幾位嘉賓圍繞“面對補貼政策取消,政策再次波動等等狀況,產業鏈企業如何應對?”以及“現階段企業運營與推廣方面的最大難點是什么”等關鍵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博得立總經理沙建龍表示,補貼下降和取消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不止產業界,包括投資界的人士也認為,問題的關鍵有兩點,一是電池成本下降的速度能否趕上補貼下降的速度,第二個問題是,電動汽車能否讓用戶真正感覺到使用電動車比燃油車更經濟劃算,使用也更加方便。“如果真正解決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壓力并不大。”
CATL市場總監楊琦則認為,對企業來說,首先致力于控制成本,保證成本的持續下降。
“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的競爭對手應該是燃油車,如果新能源汽車能將初期的購置成本及使用成本、及后期的維護成本降低到合理水平,讓消費者接受,才是電動車大發展的時期。”
成都雅駿副總經理范永軍根據自身企業的經驗總結出以下經驗:行業的核心企業應該學會向產業延伸,在資本層面、業務層面與合適的伙伴進行合作,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向下加強與終端客戶之間的聯系,向上與供應商建立穩定的供貨關系,進一步降低成本,實現利潤的平均穩定增長。
深圳市陸港新能源物流車輛應用推廣中心主任謝海明表示,去年國補和地補出臺后,深圳的新能源物流車呈現爆發式增長,可以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火爆,是政策導向而非市場導向。但不表明,離開補貼新能源汽車產業就不能發展。
以深圳為例,2016年深圳對于純電動物流車并沒有在購置環節給于補貼,但推廣中心的理事會單位仍然推出了不錯的商業模式,緩解無補貼情況下帶來的購置成本較高的難題。例如適當延長租賃合同等等。
南京金龍產品總監黃福良有著自己不同的思維和看法,“為什么電動汽車一定要比燃油車便宜。問題關鍵是,電動物流車是否真正貼合了用戶的真正需求。”
他認為,如果電動物流車讓用戶感覺到比燃油車更有優勢,物有所值,讓客戶真正主動選擇電動物流車。在應對措施方面,企業首先可以從技術角度去不斷降低成本,同時可以在戰略方面聯合其他企業進行資源整合。這與成都雅駿的思路比較接近。
索爾科技總工程師王乾則從技術工作者的邏輯思維和角度作出判斷。他表示技術人員主要關注政策及技術突破性兩個方面。其實國家補貼政策的制定,參與制定的相關專家會根據提交的技術資料參數等進行核算都會核算,權衡補貼與整車和電池的成本方面的平衡。
他認為不必過分糾結什么時候補貼結束等問題,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相應的扶持政策會持續,只不過扶持的點和側重面會有不同。
前海同城貨的貨運總經理曾國安表達了作為終端使用者最質樸的想法,“國補地補,我們并沒有涉及,也沒有什么利益關系。我們更關注車的品質以及配套設施。”
此外,作為用戶來說,采購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如果例如電動車高出燃油車2-3萬元,如果真正在使用過程中,能將這部分成本通過節油的方式省下來,用戶都能夠接受。
但目前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價格差距在數萬甚至十萬左右,難以接受。
在第二個問題上,各位嘉賓的回答也十分中肯,分別表達了不同的心愿。
沙建龍表示,目前最大的難題在于政策的不確定性。楊琦則吐槽了作為電池企業來說最大的問題在于應收賬款;王乾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期望補貼資金能盡早到位,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
而終端用戶曾國安則表示最大的問題在購買純電動物流車的成本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