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鋰電新能源汽車行業在今年上半年喜迎各大政策,但行業企業實際情況怎么樣仍需通過企業的財務報表得以體現。截止日前,各大上市公司的中報均已披露完畢,行業券商及分析師也紛紛做總結報告。近日,中信證券發布了其鋰電新能源汽車行業公司2017年中報分析報告,報告詳情如下:
截止到 2017 年 8 月 31 日,新能源汽車行業公司 2017 年中報已披露完畢。我們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行業內的公司劃分為11個細分領域,分別為原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電池管理系統(BMS)、鋰電設備、電芯及PACK、電機電控、充電樁和整車制造,對11大細分領域的樣本公司的2017年中報進行分析。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年報概述:整體收入平穩增長,板塊業績分化加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2017H1整體收入平穩增長。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主要由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整車及充電樁等領域構成,其中動力電池板塊可劃分為原材料(鈷、鋰、銅箔、鋁箔、石墨、六氟磷酸鋰等)、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鋰電設備、BMS、電芯及PACK等。我們根據產業鏈將全行業公司劃分為11個細分領域,選取樣本公司共144家(A股73家,港股4家,新三板67家),2017H1全產業鏈樣本公司整體收入35.63%。
從各細分領域來看 , 2017H1相關業務收入增速超過50%的板塊包括正極材料(+57.19%)、鋰電設備(+57.90%)、電芯及 PACK(+58.31%,剔除收入占比高、增速快的堅瑞沃能后,增速為+15.85%),電芯及PACK、BMS、電機電控、整車、充電樁等中下游板塊業績分化進一步加劇。
更多報告內容,請加鋰電網小編微信,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