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珠海港(000507)公告稱,公司擬與廣發信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廣發信德智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珠海康遠投資企業及其他合作方共同設立“廣發信德珠海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暫定名]。
公告顯示,投資基金擬定規模5億元,其中珠海港擬以自有資金出資2億元,占基金份額的40%。基金存續期:7年(其中包括3年投資期,2年退出期,2年預留期。)截止目前,基金《合伙協議》尚未簽署。
上述設立的基金投資方向主要是新能源環保產業鏈及服務與消費升級產業鏈。其中前者范圍包括不限于鋰電池、電池管理系統、綠色風力發電、光伏電站等細分行業;環衛以及危險廢物;海綿城市、生態治理、土壤治理、環保信息化等細分行業;以及其他在合伙企業投資期內出現的與工業4.0升級相關的新興高成長產業。
此前并未涉足鋰電的珠海港成立于1986年,并于1993年3月26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其主營業務包括兩大版塊:港口物流、綜合能源。根據2016年年報顯示,珠海港實現營業收入18.01億元,同比下降10.95%;凈利潤1.04億元,較上年增長32.55%。
珠海港稱,基于公司主業發展戰略,本次基金的投資方向與公司主營業務關聯性強,涵蓋了公司主業發展方向,有助于公司借助金融資本的力量,以較小投入撬動更大資源,加快公司在主業領域的產業培育和投資運作,并力爭獲取較好的投資回報。
事實上,鋰電網根據企業公開信息梳理發現,僅今年上半年,包括南都電源、杭州高新、神州優車、多氟多、大族激光、諾德股份、堅瑞沃能、北汽新能源、露笑科技9家鋰電企業均開始設立新能源產業基金,借助資本力量加速產業鏈布局。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認為,鋰電企業與投資機構合資設立基金的主要原因在于:雙方的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前者需要借助專業投資機構的投融手段、風控體系、法務經驗等,擴大并整合自身上下游業務;后者同樣希望借助企業在行業內的敏感嗅覺、技術及市場經驗,為自己找尋優質標的。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新能源產業基金大熱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車政策的調整。由于補貼退坡、預撥改為清算以及3萬公里里程等諸多因素,整個產業鏈資金壓力加劇。這些基金公司乘勢而入,一方面可以大幅緩解各大產業鏈上企業的基金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速金融資本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助推作用。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