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黃海DD6129EV18純電動公交車在北京客車展上首度亮相。該產品一經展出,便憑借全鋁車身的設計成為全場關注的焦點。
隨著客車輕量化時代的到來,全鋁車身作為一種輕量化的有效解決方案越來越受到業內熱捧。中國汽車報調查發現,雖然國內很多客車企業均開發了全鋁車身的樣車,但真正推向市場的批量化產品卻鳳毛麟角。這不禁令中國汽車報產生疑問:全鋁車身究竟只是噱頭,還是遭遇推廣瓶頸?未來,鋁合金材料又是否會成為客車輕量化的主角?
■輕量化優勢明顯
“在倡導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下,汽車輕量化正逐漸成為一股全球風潮。” 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高級顧問裴志浩向中國汽車報列舉了一組數據:若汽車整車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車整備質量每減少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通過降低汽車的整備質量,從而提高汽車的動力性、減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放污染,已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尤其電動客車對輕量化的需求更為迫切。”裴志浩分析稱,燃油客車的油耗除與車身重量相關,還與駕駛員的駕駛習慣有關,而電動客車的電量消耗則主要取決于車身質量,“動力電池與傳統液體燃料相比,其單位比能量相對較低,如果要保證足夠的續航里程,電池往往占到車輛總重的30%~40%。此種情況下,車身材料輕量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重慶交通大學公共交通學者王健介紹說,目前整車企業多采用普通鋼材制作車身,而對輕量化有要求的企業則采用高強度鋼材料,這是目前輕量化的主流路線,“而減重效果更明顯的鋁合金材料,目前應用還很少,但技術已趨向成熟并開始被市場接受。”
“雖然高強度鋼是目前實現車輛輕量化最現實的材料,但值得注意的是,高強度鋼減重主要通過縮減壁厚來實現,但很快會遇到壁厚不能再減的瓶頸。而鋁合金強度更高,型材截面設計更便捷,可以通過優化實現更好的減重效果。”愛普車輛(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顧代君告訴中國汽車報,鋁合金材料不僅減重效果明顯,而且比鋼材具有更強的耐腐蝕性和可回收性。
“國外成熟客車市場在鋁合金材料的應用上至少比中國要早20~30年。”顧代君介紹,愛普車輛曾在2012年時做過調查,美國市場鋁合金大巴的占比為40%,歐盟為24%。而專用車、廂式貨車等車型的鋁合金應用比例更高,甚至達到90%以上。
■采購成本成最大掣肘
雖然黃海客車在全鋁車身上的技術儲備已有5年之久,并已開發出全鋁車身的樣車,但其市場處處長林崇福坦言,此舉主要目的是為客戶提供多一種選擇,畢竟全鋁車身產品比普通客車的采購成本要高出7~10萬元,這對于一般客戶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最主要的制約因素的確是采購成本。”王健分析,價格的變化對于普通客車運營商來說是非常明顯的,高檔客車或城市客車對此接受程度可能會高一些,最容易接受的就是電動客車,因為有中央和地方的財政補貼,電動車對價格相對沒那么敏感。在他看來,雖然全鋁車身客車的采購成本較高,但從產品的全生命周期來看是可以接受的,“中國客戶多考慮購買成本,而很少以全生命周期來衡量購買價值,這也是中國客運市場還不夠成熟、競爭不夠充分的一個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