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本文討論的銷量數據來自乘聯會。
對比1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kū chā”下跌,2月銷量簡直坐上火箭“嗖嗖”竄飛(銷量1.65萬,環比1月增長202%,同比增速64%),不群的現象解釋起來很簡單:補貼目錄政策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解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解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解讀" />|
|
|
|
|
|
|
|
|
補貼目錄的玩弄市場于股掌本文懶得評說,只是細觀這1.65萬輛的銷量,筆者發現這里邊盡是人情世事,數字背后的意義頗值得玩味,以下,是不成熟的見解。
首先,整體銷量中對車型分布的數據統計——滿滿的生活算計
2015-2016年,純電動車型銷量中,A級車占比呈現逐步上升的態勢,說明在強補貼的環境下,人們樂意去購買一款空間大一些,三廂為主的車型,同時,這些車型的續航里程相對較長,比如典型車型:北汽的EU260,比亞迪的秦300以及帝豪EV。
但是,這一現象隨著退坡政策的落實,哪怕是1萬元左右的漲價,消費者也不樂意買賬,A級車從之前持續百分之三十幾的占比,一落千丈,在二月份銷量僅占9.5%(EU260在2月銷量為101臺,帝豪EV在2月銷量為99臺,秦300在2月銷量為368臺)。
那么,表現突出的是誰?顯然,是占比81.3%的A00級。A00級車的特點以2月銷冠北汽EC180作為個例來說,就是車便宜(補貼后售價6萬左右),續航里程將將夠用(150-180km)。這意味著大部分人不愿花費太多的銀兩在新能源汽車上,而續航總被認為是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剛需,如今看來,人們更在乎的是花盡可能少的錢有一輛能開的車。
其次,七千塊人民幣的差距竟是十三倍銷量差距
在分別做過奔奔EV和北汽EC180兩款車的評測之后,幾乎編輯部所有人都特別看好奔奔EV的市場前景,其顏值符合大眾審美,做工水平不俗,續航里程達到180km,能快充慢充,幾乎處處都過EC180一頭,就是貴了小一萬塊(EC180補貼后售價4.98萬起,奔奔EV補貼后售價5.68萬起,其他車型直接10萬起步),但是,大家都認為這是天空飄來五個字兒。
然而,實際銷量啪啪打臉,如下圖銷量數據所示,北汽EC系列銷量為2800輛,足足是奔奔EV的213輛成績的13倍!
靠!大家都這么精打細算嗎?咱們再看看2月銷量破千的車——均為價廉“小車”。北汽EC180(軸距2360mm)補貼后售價4.98萬起,知豆D2(軸距1765mm)補貼后售價4.98萬起,云100(軸距2360mm)補貼后售價4.89萬,眾泰E200(軸距1810mm)補貼后售價5.98萬,江鈴E100(軸距2260mm)補貼后售價3.98萬。
售價或有出入,應皆為小幅波動。
眾泰E200雖然比奔奔EV貴,但其車型配置比奔奔EV要多不少,比如多功能方向盤、定速巡航、倒車影像、上坡輔助等。
綜上所述,定價夠低是王道,這幾款車的續航沒超200km的。
2月新能源銷量最大贏家仍是北汽
別看眾泰2月的3791臺銷量是第一,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車其實是一家,加起來的3929臺銷量暗中取勝。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比亞迪銷量受挫,不過分析之下,出現該情況情有可原。從插混車型銷量上來看,秦、唐銷量總和不及榮威,很明顯,大家都在等秦100和唐100的發布,老款自然滯銷。另一方面,純電車型銷量又沒有價廉“小車”的存在,比亞迪e5能賣到410輛實屬不易。
看2月銷量推測未來銷量趨勢,比亞迪的銷量增長點一個是宋EV的上市,再一個是令人期待的秦100和唐100。
邦點評:在補貼退坡的大環境下,國內新能源市場和2016年又有不同,最明顯的是,大家更務實——買所謂的占號神器車型。
畢竟300公里續航和180公里續航的差距,如何也難敵4.98萬和13.98萬之間9萬元的差價。
未來銷量破局:成本控制與電池技術突破。試想:大家對10萬元能跑500公里的新能源車有抵抗力嗎?
